还原游戏旨归:思想政治课悦趣化德育例践
一、还原游戏旨归:找寻藏匿于教学“背后的某物”
尼尔·波兹曼指出,“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游戏活动。”[1]其实,游戏作为一种朴素的教育技艺,亘古有之。大教育家孔丘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游戏文化研究先驱约翰·赫伊津哈更是从本体论的高度宣称“人是游戏者”;[2]现代学前教育鼻祖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则明确指出了游戏的育人功能——“游戏,作为儿童生活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3]
游戏,作为一种本能的“缪斯”,“随时随地,超越时空”。[4]游戏内蕴同侪互助文化的协作、探讨与反思,潜移默化中使玩家学会故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游戏在极大促进玩家对包括有用信息鉴别、并行信息处理、非线性信息探索等在内的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同时,更让玩家在“游戏场”中演绎真实世界的游戏规则与虚引实联,发掘自身内在的学习素养与实践潜质;在改弦同质的认知积累,更张受庇的学习方式,让玩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自我实现愉悦的同时,更获致认知的生成、涵养的提升与情操的陶冶;在“流体验”的沉浸中,让玩家潜在学习动机得以真正激发的同时,更渐次彰显着游戏的正向迁移与增益能力。这样,也就于无形中渐次改变了学生作为游戏者对学习的曲解,作为学习者对游戏的偏见,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于教学之中,为教学情境本身所吸引、引导……沉浸于当下的教学愉悦之境”。[5]沦为“苦役”的思想政治课,着实应寻找藏匿于教学“背后的某物”——还原其游戏旨归、发掘其意义价值,易“堵”为“疏”,因势利导,彰显游戏最大限度的教育潜力,创造属于学生自己的意义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谓之“悦趣化德育”或甚为妥适。
思想政治课悦趣化德育,即以游戏教学观为价值指引,在借鉴教学游戏形式“能指”的同时,更秉持教学游戏精神“所指”,将德育目标及其演绎理念隐喻于游戏设计的角色及其任务系统之中,通过游戏背景的框架搭建、游戏情节的精致规划、游戏情境的渐次铺陈,凭借德育指向与游戏剧情的有效匹配、德育内容与受众心理的预期适应、德育生成与人物角色的嵌套激励,使不同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或“替身”。由此,基于教学的价值承载,在游戏过程性与德育目的性的游走间寻绎教与学的“天平平衡”,一方面通过立体游戏场域的营造维系游戏角色沉浸的特质,助力学生乐学;另一方面,通过适中游戏粘度策略的运用有效防止游戏误差的出现,助力学生会学。
二、“鲧计划”:思想政治课悦趣化德育例践
就具体操作而言(如图1所示),思想政治课悦趣化德育应秉持游戏的思维方式与精神内质,将游戏“打碎”融入教学,以“碎片化”的“游——教”方式施以德育:将独具匠心的游戏脚本、场景架构与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不显痕迹地“拼装”,从而自然流畅地推进“游——教”体验的演变;将跌宕起伏的游戏剧情、故事铺陈与富有哲理的教学因子、价值导向渗透分形式“布局”,从而迎合学生“口味”,吸引学生“眼球”。这样,当悦趣化的思想政治课堂围绕着游戏剧情的某一“核心点”,以“主要任务+次要任务”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地予以交替延展,玩家也就欲罢不能,也就更能“投入”,更有“所获”了。
《山海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布息壤”,心系百姓,“违命遭殛”,舍己为民。在某种程度上,鲧之伟大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伟大的殉难者”普罗米修斯。受此启发,基于思想政治课德育实践,笔者在《生活与哲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节的教学中,尝试设计“鲧计划”教学游戏,以“游戏——教学”之方式,让学生在价值冲突实例的剖析中,在道德两难困境的沉浸中,“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6]24实现“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6]36
1.扮演游戏角色,规划任务路径:促成认知转化
“人是一个动姿化的X。”[7]由此推之,思想政治课悦趣化德育也就不应是任务模块的机械拼凑或同质重复,而应在与玩家的交互“对话”中构设游戏与玩家“相遇”的可能境域。简言之,即以“动姿化”的情境设计,使游戏与玩家的个体精神、认知需求和谐相融。这样,随着“游戏——教学”的有序推进,游戏任务将玩家渐次带入一个个富有挑战的游戏情境,而玩家亦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步步为营、逐级推进。于是,当整个游戏世界随着玩家的“投入”逐渐变化着,玩家行为所串成的线索也就渐次显现着。此“动姿化”的线索,是学生作为游戏者任务更替、行思蜕变的线索,更是其作为学习者由不知到知之、由知之到甚知的认知体验线索。于是,通过游戏角色的扮演与任务路径的规划,在揭开游戏表面包装、促成课程认知转化的同时,亦使作为游戏者的学生不再视学习为一场漫长难熬的苦役,而成为其一种充满诗意的享受。
- 上一篇:浅析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游戏精神
- 下一篇:彰显生命价值构建幸福思想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