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烈士--十八岿烈士墓有关史实
十八岿烈士墓內长眠着十位人民解放军烈士,他们分別来自吉林省的榆树县和九台县,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2.5岁,最大的28岁,最小的18岁。这么轻的年纪,千里迢迢,为了临武人民的解放,把青春献给了临武大地,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
他们是怎么牺牲的呢?这还得从1949年临武的革命斗争形势说起。
这年上半年,随着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蒋管区的各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武装起来。5月18日,小城起义成功,组成”临桂边人民解放工作队”,6月24日,贝溪起义成功,组成”贝溪游击队”。这两次起义,各有100余人枪。另外还有华中青年先锋队在南强-带发展组织,连江支队(7冃中旬以前在临武、宜章、连州一带活动,7月下旬退回广东)组成一支直属武工队。这四支队伍,加上桂阳的何善腾起义部队,于8月23日在石壕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纵队湘南支队独立大队”(简称独立大队),袁理凡任大队长兼教导员,刘兆立为副教导员。共有600余名指战员,武器比较简陋,只有1挺重机枪,2挺轻机枪,各式长短枪430余支。南福村的陈礼刚、陈诗冠、陈礼恒、陈玉春、李庆捷、李少水等人先后参加了这支队伍。
国民党方靣,前一年来临武任县长的汪澄,于6月下旬逃离临武,继任的县长嘉禾人雷孟炎带着他的子弟兵,携带精良武器走马上任,在县城呆了两天,便裹胁临武的自卫队和警察逃出县城,两百多人枪流窜于麦市、香花岭-带,继续与人民为敌。直至9月14日,在偷袭独立大队驻地时,被迫向湘南支队部投诚,接受改编为湘南支队独立团,调离临武境。
当雷孟炎像孤魂野鬼样流窜,又像疯狗般与人民为敌时,8月1日,国民党湖南第11保安团的团长王慎敏率800余人枪,窜入临武城,自任为县长,扩招自卫队300人,随后又有南京交通警察部队24总队和王春晖的东南办亊处总部共4000余人枪窜入临武,占据小湾、寺冲一带,妄图建立反共基地。这些队伍都是一色的美式装备。
11月中旬,湘南各县就只临武、蓝山、嘉禾三县还处在白色恐怖之中。11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65师进驻宜章县城。独立大队奉命派出一个侦察班,于27日到宜章城与大军取得联系。28日上午,165师493团在团长钟福云率领下,移驻石子岭。下午,听取了独立大队的中队长袁晓庄敌情汇报,当即部署解放临武的行动计划。将部队分为四路:
团部、第1营、山炮营、卫生队为第一路,宜章县大队一个加强中队配合。由梅田出浆水,到南福村,主攻寺冲驻敌;
第2营为第二路,独立大队主力配合。由麻田上烟家岭,出深渡到界排,主攻小湾之敌;
第3营为第三路,独立大队一个中队配合。由浆水出同益,直插三拱桥,主打县城之敌;
由侦察连组成骑兵排,独立大队一个小队配合。由浆水出鹧鸪坪,经南强,占慕冲后山头和寨江岭山头,以及大李家村后,阻县城驻敌出援。
30日凌晨4点钟前,第-路到达南福村,指战员们在陈氏宗祠前和月光坪上略亊休息,除团部和卫生队留守外,其余立即进入阵地,山炮营阵地就在村对靣的高地上。第1营第1、3连到龙归坪,1连为预备队,3连担任主攻;第2连沿武水河布防,阻止渡头、汾市驻敌南窜。龙归坪与寺冲隔河相对,回水湾处虽然隐蔽,但水深河宽,不可能涉水渡河。距回水湾80米处有-独木桥,但桥长近一百米,且地势较开阔,对岸又有敌人的桥头堡,要想过去,只能强攻。第3连立即组成10人的尖刀班,由王汉任班长。6点钟正,信号弹飞上天空,尖刀班的10名战士就像10支离弦的箭向前猛冲。由于敌人火力特猛,-个个先后中弹落水。1连战士见3连冲锋受阻,立即沖上去。此刻,山炮吼叫了,敌人仓皇后退。等到渡头、汾市之敌靠近寺冲时,一营全部兵力已冲过寺冲,解决了寺冲驻敌。经过3小时的激战,毙敌36人,俘敌200余人。缴获六0炮-门,轻、重机枪13挺,电台一部,还有枪支弹药无数。
战斗结束后,10具遗体运到这十八岿,南福人拿出10具堆砂油漆上等棺材装殓他们,让他们安息在这块宁静的土地上。1952年5月,政府和部队拨款,在这里围地300平方米,竖碑植树,以为永久纪念。20世纪80年代初,又将墓园扩大到1500平方米。
整个战斗在当天下午3时结束,解放军进入县城。次日,县委机关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陆续进城,临武县人民政府宣告正式成立。
- 上一篇:萧新槐将军和宜章农军在汝城参加革命情况
- 下一篇:湘南暴动在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