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写作要求--人物评传
(二)写作要求--人物评传
评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比一般的人物传记要求更高。
1.传主的选择,要求严格
传主一般是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过重大贡献,起过重要作 用,有广泛影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等著名 人物。通过评述一个人物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特征,总结一些历史经 验教训;通过评述人物的突出贡献,展现其思想特点,精神风貌,给 后人以启迪。因此,评传写得有价值,选择传主是个很*要的前提条 件。
2.撰写者要有较深的理论修养和较高的写作水平
评传的撰稿者,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要有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对传主的评论, 可以体现评传作者的认识、胆略、学识、才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方法 和治学态度。既不能用今天的尺度苛求古人,也不能无原则地拔高古 人。不能把古人现代化,还历史的本来面貌,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叙述传主的成长过程,描述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应持冷静的客观态 度,不能借题发挥,牵强附会。
3.在写作方法上,传中有评,以评带传,“传”与“评”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
可以分章节,把人物生平划分若干历史阶段。在叙述生平的基础 t对其功过作出科学的评价;有时,叙述人生是评析的前提,评析是 叙述生平的结论。还可以引用有关的文献、史料或传主的作品来进行 论证。《托尔斯泰传》(艾尔默•莫德)、《中国h -世纪改革家一一 .+: 安石》(邓广铭)都采取这种写法。叙事要求准确,评论要求恰当。 如《孔子评传》(匡亚明)的框架是这样:
代序:对孔子进行再研究和再评价
第一章导论
第三章孔子时代的社会背景 第四章仁的哲学思想
第五章仁的伦理思想
第六章仁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第八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家
第九章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章结论
作者在“导论”中阐明了六个问题:研究中国古代有重要贡献的 人物为什么要以孔子为起点;“以世论人”和“以人论世”;人类文化 知识遗产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对孔子思想实行三分法问题;孔子思想 的主要特征和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的区别;关于文献资料等问题。作 者把研究孔子的指导思想、科学方法全盘托出,这是评传写作的依 据。二、三两章概述孔子生平和所处的历史环境。四、五、六章分别 阐述孔子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构成评传的“核心部 分”;七、八两章,从教育和文献整理两方面概括了孔子对中国古代 文化的巨大贡献,构成评传的“重要部分”;九、十两章,进人尾声。 可见,这种结构重点是评论孔子的思想精华,评价儒家思想对历史的 巨大贡献。作者说:“我酝酿了四十多年的一个小小愿望,现在总算 实现了。那就是对孔子作出较全面的、公正的历史评价。现在出版的 这本《孔子评传》,就是力图阐明这个问题的。”(《孔子评传•后记》)
- 上一篇:(一)人物评传的含义--人物评传
- 下一篇:(一)年谱的含义及作用--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