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S51的外扩数据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时序
AT89S51对片外RAM的读和写两种操作时序的基本过程是相同的。
1、读片外RAM操作时序
AT89S51单片机若外扩一片RAM,应将其WR(的反)引脚与RAM芯片的WE引脚连接,RD引脚与芯片OE(的反)引脚连接。ALE信号的作用是锁存低8位地址。
AT89S51单片机读片外RAM操作时序如下图所示。

在第一个机器的Sl状态,ALE信号由低变高(见①处),读RAM周期开始。在S2状态,CPU把低8位地址送到PO口总线上,把高8位地址送上P2口(在执行“MOVX A,@DPTR”指令阶段才送高8位;若执行“MOVX A,@R/”则不送高8位)。
ALE的下降沿(见②处)用来把低8位地址信息锁存到外部锁存器74LS373内。而高8位地址信息一直锁存在P2口锁存器中(见③处)。
在S3状态,PO口总线变成高阻悬浮状态④。在S4状态,执行指令“MOVXA,@DPTR”后使RD(的反)信号变为有效(见⑤处),RD(的反)信号使被寻址的片外RAM过片刻后把数据送上PO口总线(见⑥处),当RD回到高后(见⑦处),PO总线变为悬浮状态(见⑧处)。至此,读片外RAM周期结束。
2.写片外RAM操作时序
向片外RAM写(存)数据,是AT89S51单片机执行“MOVX@DPTR,A”指令后产生的动作。这条指令执行后,AT89S51单片机的WR信号为低电平有效,此信号使RAM的WE端被选通。
写片外RAM的操作时序如下图所示。开始的过程与读过程类似,但写的过程是CPU主动把数据送上PO口总线,故在时序上,CPU先向PO口总线上送完8位地址后,在S3状态就将数据送到PO口总线(见③处)。此间,PO总线上不会出现高阻悬浮现象。

在S4状态,写控制信号WR有效(见⑤处),选通片外RAM,稍过片刻,PO口上的数据就写到RAM内了,然后写控制信号WR变为无效(见⑥处)。
1、读片外RAM操作时序
AT89S51单片机若外扩一片RAM,应将其WR(的反)引脚与RAM芯片的WE引脚连接,RD引脚与芯片OE(的反)引脚连接。ALE信号的作用是锁存低8位地址。
AT89S51单片机读片外RAM操作时序如下图所示。

在第一个机器的Sl状态,ALE信号由低变高(见①处),读RAM周期开始。在S2状态,CPU把低8位地址送到PO口总线上,把高8位地址送上P2口(在执行“MOVX A,@DPTR”指令阶段才送高8位;若执行“MOVX A,@R/”则不送高8位)。
ALE的下降沿(见②处)用来把低8位地址信息锁存到外部锁存器74LS373内。而高8位地址信息一直锁存在P2口锁存器中(见③处)。
在S3状态,PO口总线变成高阻悬浮状态④。在S4状态,执行指令“MOVXA,@DPTR”后使RD(的反)信号变为有效(见⑤处),RD(的反)信号使被寻址的片外RAM过片刻后把数据送上PO口总线(见⑥处),当RD回到高后(见⑦处),PO总线变为悬浮状态(见⑧处)。至此,读片外RAM周期结束。
2.写片外RAM操作时序
向片外RAM写(存)数据,是AT89S51单片机执行“MOVX@DPTR,A”指令后产生的动作。这条指令执行后,AT89S51单片机的WR信号为低电平有效,此信号使RAM的WE端被选通。
写片外RAM的操作时序如下图所示。开始的过程与读过程类似,但写的过程是CPU主动把数据送上PO口总线,故在时序上,CPU先向PO口总线上送完8位地址后,在S3状态就将数据送到PO口总线(见③处)。此间,PO总线上不会出现高阻悬浮现象。

在S4状态,写控制信号WR有效(见⑤处),选通片外RAM,稍过片刻,PO口上的数据就写到RAM内了,然后写控制信号WR变为无效(见⑥处)。
- 上一篇:电气设备的零点和零线
- 下一篇:AT89S51单片机与EPROM的接口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