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坏脾气的孩子,只有不懂他的爸妈
宝贝耍赖、哭叫、发脾气、故意捣乱、拒绝合作……
你皱眉头、瞪眼睛、大声责备……
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可小叛逆根本不为所动。怎么才能在这场“妈咪宝贝持久战”中做到百战百胜?
试着改变一下战略战术,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宝贝把“不”挂在嘴边,拒绝执行大人的一切指令,总是动来动去无法安静……当妈咪的你常常会被他的这些行为弄得措手不及,疲于应付。在这种时候到底要采用何种态度来应对宝贝貌似挑衅的举动?要不要像某些专家说的表现得更坚决、更严厉,让宝贝明白这个家到底谁说了算?
其实教育孩子,现成的唯一的模式并不存在。根据不同情况因势利导才是正确做法。大多数妈咪在寻求解决办法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宝贝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心理学家对宝贝大脑功能研究的最新结果或许能帮助妈咪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查出他们任性行为的根源,找到正确的应对办法。妈咪们,准备好摒弃常规做法、尝试用新招式打赢这场持久战了吗?开始行动喽!
【1-1岁半的宝贝】
他什么都碰
常规招式:瞪着眼睛对宝贝大声说不许碰。宝贝当时是马上把手放下了,可你一转身他就又开始行动了。
新招式:比如宝贝正要向爷爷养在阳台上的蝴蝶兰伸手的时候,简单一个字“停”,然后握住他的小手,引导他轻轻触摸,而不是直接去揪花叶子。
新招式可行的理由:这个年龄段的宝贝在摸摸碰碰的过程中既意识不到所碰事物危险与否,更不清楚碰触该物体的行为是否被允许。对于大人来说,限制宝贝触摸一切可能对他有伤害的东西道理显而易见,可宝贝却根本不明白危险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时候很可能出现的情景就是宝贝惊讶地看着妈咪朝他皱眉大喊,突然意识到原来只是简单地揪揪面前植物的叶子就能让妈咪怒不可遏,太有趣了!他被这个发现所诱惑,会试着重复同样的动作来看看是不是每次妈咪都有同样的反应。
这时候简单的一个“停”字要比对宝贝说“不行,坏蛋”要好得多,同时握住他的小手,直接限制他的下一步举动。这个身体语言会更清楚地告诉他怎么做才是对的。
眼睛看着妈咪,
【1-2岁的宝贝 拒绝合作】
(比如下雨天出门穿雨靴等)
常规招式:提高声调迫使宝贝服从:马上把靴子给我穿上!你是不是想看看到底咱俩谁说了算啊!
新招式:和宝贝讨论,问他:看看外面下雨了吗?引导他思考:下雨天应该穿什么鞋子?让宝贝感觉到决定权在他手里:你想先穿雨衣还是先穿雨靴呢?
新招式可行的理由:宝贝拒绝穿雨靴其实并不是想对靴子说不,而是不想服从妈咪要他穿雨靴的这个指令。他要通过自己做决定来确定他的存在,所以当妈咪的要想让宝贝按自己的想法行动,关键是不要命令他服从,而是设法给他一种是他自己做选择的印象。有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大人们总以为孩子喜欢和他们对着干,其实是作为成人的父母在对孩子的自立行为说不。
【2-3岁的宝贝 大人叫他假装没听见】
(比如让他上桌吃饭 他继续埋头在各种玩具中)
常规招式:不停地喊他过来,一次,两次,三次,声调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厉。
新招式:走到他身边,把手放他肩膀上简单地对他说一句:“宝贝,面条煮好了,快过来吃饭吧”!
新招式可行的理由:对成人来说,执行耳朵听到的指令是再简单不过,可在两三岁的宝贝这里往往不是这么回事儿。首先,当他专注于游戏中时,耳朵常常忽略其他的声响,听不到妈咪的要求;其次,大脑要把耳朵听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把它和行动联系到一起,这一系列反应对小宝贝来说绝对是足够复杂的一件事。
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表明,女孩的语言中枢发育得较早,与负责行动的神经中枢联系得更快些。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妈妈叫小女儿来吃饭的时候,小姑娘立刻跑过来,而男孩子们则往往需要有身体的接触才会马上反应过来。
本文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上一篇:应付宝宝感冒 急救箱里备上这些!
- 下一篇:实用性高的宝宝日用品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