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医著对癫狂证的治疗特点
1.先秦至隋朝时期,医家对癫狂证的治疗进行了实践探索,虽然内容并不丰富,但基本形成了癫狂证治疗的雏形,包括药物疗法、针灸疗法、食疗法、精神疗法以及其它疗法。由于此时期癫狂证的病因病机理论较为单一,在此时期药物治疗中,癫证以安神定志法论治,如华佗的“辛卜自丹”;等。狂证则分别以生铁落饮和苦参丸为代表的镇心安神法和清热泻火法为治则。针灸治疗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治癫穴位出现,而狂证治疗经络和穴位的记载,在当时己较丰富,体现出祖国医学的先进性。另外,“以情胜情”;的精神疗法也为癫狂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2.唐宋元时期,是癫狂证治疗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金元时期,各种新说崛起,在癫狂证的病因病机、辨治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药物治疗到了兴盛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治疗癫狂证的方剂,成为众医家的主要施治手段。秦汉时期的安神法治癫继续发展,代表方剂如“定志小丸”;、“获神散”;等,而且增加了祛风法,如“排风汤”;,祛痰法如“三圣散”;。狂证的治法由于“血虚气少”;病机的出现,而增加了祛风养血法,方剂如“麻黄丸”;等。同时针灸疗法的内容也更加详细,增加了更多的穴位和不同的灸法。其中孙思邀“十三鬼穴”;的发明,为癫证的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朱丹溪发展了“以情胜情”;的精神疗法,提出“活套疗法”;,由此精神疗法得到了更多的进步。食疗法和其它疗法也充实了一些新的内容。
3.明清时期,随着医疗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社会实践的逐步深入,癫狂证的病因病机已逐渐走向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的道路,而治疗方法也由简到繁、由单一治疗到综合辨治。药物治疗方法更注重辨证,因此在前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个治疗原则,例如癫证又增加了活血化癖法、补心养血法和滋阴养血法,同时癫证的祛痰法细化为清热祛痰、理气祛痰和温化寒痰。
- 上一篇:创立发展中国救援医学事业
- 下一篇:浅谈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