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美术技能,有助于为学校培养特长人才,有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方法:
一、发现“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有步骤、有计划指导学生发现“美”;。在学习兴趣提高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依照美学特征,让学生享受美,创造美。在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潜力,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只有学生不断地发现美、认识美、探索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对于美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意识与能力,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整体协调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操作。
三、培养学生的感知与创造能力感知是人类的基本能力,情感智慧的发展延续。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利用现有条件,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引导、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达感情。同时,在素描学习中,注意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突出教学个性对于美术教学进行创新。
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学习美术课程的重要动力。美术新课标提出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学生评价。教师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入手,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意见。通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加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意识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能力。青少年的心理因素决定学生不会主动表达、流露自己的情感。提高青少年的情感表达,有利于学生增加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应注意表达方式,突出整体与综合评价,切莫以偏概全,紧盯缺点。初中美术教学应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美术成绩与艺术品位。
六、增加个性指导
1.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美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帮助。在泥塑制作环节中提示学生水的问题。在手工剪纸环节中,应提醒学生剪纸构图结构问题,并进行演示。在绘画教学中,应提醒学生从观察入手,注重作品的构图透视关系,对学生的色彩构图进行引导。在绘画创造中,会出现比例、透视、位置等错误,应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逐一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2.加强美术课堂组织管理与教学青少年现阶段心理特征影响美术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课堂组织管理,热情热心地帮助学生完成美术学习任务。就课堂纪律,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学生加强对纪律的要求;应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在上课时应做好美术示范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加强学生与美术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友爱、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放下身段,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美术教师应与学生多接触,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做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与学生间的情感,使教师的关爱转化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4.提高美术教学的时效性,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用艺术的角度看世界,用艺术的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用艺术的手段分析问题。只有提高美术教学的时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才能坚持不懈地对美术进行探索。
- 上一篇:论中国美术之民间艺术
- 下一篇:论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