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柔性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来说的。随着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内进行资源配置流动速度加速,企业的突破国家、地域的限制呈现出“无界”的状态,与此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化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突破了传统刚性管理中固定的组织以及刚性管理制度的有形界限,体现出更能适应时间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优势,更符合当今时代要求。
柔性管理的特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柔性和刚性两种,这两种管理理念是相对来说的。刚性管理是建立在各种刚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的,所有的管理活动围绕在各种制度、纪律和规则这个中心,管理僵化,不利于被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来说,它是在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把握的基础上,通过非强制性方式,将企业文化、价值观渗透给员工,使员工的行动、意志自觉地统一于企业的意志和行动。相对于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柔性管理的人本核心柔性管理不以规章制度为核心,而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将人的内心需求作为管理的重心。与刚性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不同,柔性管理着眼点在于员工的内心需求,从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出发,将员工从规章制度的桎梏中解救出来,深层次地驱动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心理需求同企业组织的需求相结合,将企业的理念、文化、规范深层次渗透到每个员工内心,使之成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从而为企业的目标和发展不遗余力地开拓优良业绩。
柔性管理的影响持久性由于每个员工的文化背景、外部环境、心理需求不同,每个员工的目标和行动也会千差万别,要将员工的目标和行动统一于企业的目标和行动,刚性管理虽然某些时候能够实现这种协调,但其影响却很短暂,而通过企业长时期坚持不懈的柔性管理方式,一旦使员工的意志与企业的意志相协调时,员工会将企业的目标、规范转化成自觉意志,形成自觉的行动,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柔性管理的激励有效性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个层级。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属于保健因素,而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激励因素。柔性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它通过对人的需求层次的充分把握,采取有效手段对员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激励因素进行外部刺激,使员工受到极大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柔性管理的迅速适应性柔性管理的迅速适应性,一方面体现在员工身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员工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灵活反应、避开威胁,而柔性管理方式则能有效规避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对企业本身来说,由于受到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企业现有的资源配置无法适应市场变化,而柔性管理则可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反应,合理配置资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应市场变化,抢占先机,赢得利益。
柔性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激发人的创造性在刚性管理模式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桎梏,限制了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柔性管理着眼于人,以人为本,对人的需求激励因素进行有效刺激,使员工将自身意志与企业意志统一起来,焕发出对工作的高度热情,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空间,极大地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经营环境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企业所在的社会环境瞬息万变,一旦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那么企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在刚性管理模式下,员工和企业管理者拘泥于刚性的管理规章制度,造成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迟钝,对策调整不及时,最终给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带来巨大的伤害。而柔性管理则可使员工和管理者在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时,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做出适应变化的战略决策,从而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
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随着企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传统单一的产品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在刚性管理模式下,员工和管理者以生产的规章制度为核心,使产品单一化局面渐渐僵化,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限制了企业生产能力的发展,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就必需改变生产管理方式,推行大规模定制、柔性化生产等生产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而适应这种生产模式的管理方式也势必由刚性转为柔性,企业重视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人的心理和行动规律的把握,从而从员工具有激励因素的需求出发,深层次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个性化生产需求,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获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方法柔性化需要高素质员工作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快速反应的柔性化管理企业,要提高企业柔性化管理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于柔性企业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未来社会企业是一个个性化生产、柔性化管理的企业,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既要在专业领域拥有先进、精湛的技术,在管理上还要有先进的柔性化的理念,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对专业领域的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握,及时掌握该领域新的发展动态;其次通过进修和培训,不断吸收先进的柔性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最后作为柔性化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基础做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战略目标和管理目标,并落实到工作实处。对于柔性化企业的员工来说,也要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要加强培训,拥有多种综合能力,适应企业个性化生产作业。此外,作为企业员工要将自身需求同企业目标和利益相结合,将企业文化精髓和各种规范深入渗透到自身内心,使其成为内在驱动力,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企业由他律转为自律,实现自主管理。
建立高效的团队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更迭的时代,任何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不是靠某个管理者也不是靠机械化的组织机构,而是靠灵活反应的高效团队。相对于传统部门结构或者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来说,团队的模式更加灵活,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能快速反应,一方面组织领导者接受市场反馈信息更为快速便捷,做出相应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团队资源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快速重组或新建,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此外,优秀的团队民主气氛更为浓厚,集合多种智慧、经验和方案,使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其反应能力自然加快,其适应能力也自然加快,使企业能第一时间抓住市场机遇,为企业发展抢占先机。
建立柔性化的工作机制柔性化的工作机制在工作时间上体现最为充分,它分为柔性工作时间和核心工作时间。员工在柔性工作时间内可以实现对时间的自由支配,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使员工在对时间的利用上充分体现其自主性,而核心工作时间段是员工必须到班的时间。这样的柔性工作机制使员工首先能够对工作时间上自由支配,同时能更好地协调家庭生活、兴趣爱好、正常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员工在工作机制中受到充分的尊重,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建立柔性的激励机制要建立柔性的激励机制,减少控制刚性,增强激励柔性。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级式划分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作为人的重要激励因素,员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要在企业柔性管理中得到充分的认可和体现,使员工能在柔性化的激励机制下,将自身需求与企业发展结合,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生不息。
构建柔性化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柔性化组织的核心内容,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是通过企业文化体现出来。作为柔性化管理企业首先要加强柔性化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又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一个企业在其长久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这一价值观念,使企业持续有效地解决组织问题,成为企业员工的共识,指导着企业员工的意志倾向,将员工的激励性需求与企业目标价值结合起来,使员工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遗余力。所以作为柔性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就要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提倡改革和创新,强化集体协作精神,形成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当今时代的市场经济瞬息万变,越柔性化的管理就越能适应市场变化,而柔性化越强的管理模式需要企业加强柔性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现代化企业必须重视柔性化企业文化建设,将柔性化价值观念深入到企业员工的内心深处,从而使员工真正从内心深处出发,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
结语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内进行资源配置流动速度加速,企业的突破国家、地域的限制呈现出“无界”的状态,与此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化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突破了传统刚性管理中固定的组织以及刚性管理制度的有形界限,体现出更能适应时间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优势,更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作为柔性化管理企业要充分重视柔性化管理方式,加强企业柔性化管理文化的建设,推动企业的发展走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 上一篇:“马太效应”与中小企业员工培训
- 下一篇:贵州省民族地区反贫困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