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浅探———基于数据库建立和运用视角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浅探———基于数据库建立和运用视角
青岛理工大学蔡闫东刘成立
随着审计手段从过去的手工操作,发展到用计算机来辅助审计。建立审计资料数据库,充分利用审计历史资料和已有的审计成果,在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起大型的数据库,对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类,可以对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并且,在数据库的建设和运用的基础上形成一种长效的预警机制,可以对领导干部履行受托责任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有利于我国领导干部的考核和选拔,真正实现审计的免疫功能。
一、审计前的数据库建设
(一)现实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之所以要在审计前建立,就是为了把大量堆积需要突击完成的工作变成阶段性、分步实施的工作和经常性的监督工作,从而弥补事后审计的不足,有效解决重复审计的弊端。这样,在审计机关接受委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既能直接调用数据库资料,又能集中人力和精力去解决其它重要问题,避免重复审计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审计效率。
(二)建设方法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前数据库的建设,要加强对审计对象的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审计对象资料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下手:
(1)数据库可以按照不同部门和企业建立,要能容纳客观、公正、完整、准确丰富的信息。审计部门可以与当地组织部门进行协商,请求其为审计部门适时提供纳入审计范围的各级领导干部信息,包括现任职单位、起始时限、职务等,在得到以上信息后,审计机关可以着手建立起电子数据库,及时掌握审计情况,避免以往有些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重复进行审计,争取到主动权。
(2)审计机关自身可以对近几年来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归类和整理,建立起电子档案,与上述电子数据库有机结合,为下一步的审计项目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3)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收集领导干部受托责任的相关信息数据。把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详细资料,比如内控制度、生产经营情况、会计报表、社会审计和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等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及时掌握党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和各项指标的变动情况,找准履行受托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和失控点。多方收集领导干部在正常业务交往中发生的接待、销售、投资、担保等数据,同时集中关注领导干部在非正常业务往来中行贿、受贿关系。这方面涉及面广,关系错综复杂,信息较为隐蔽复杂,数据往往更具有公信力和爆炸性可以为确定下一步审计工作范围和重点更好的服务。
(4)数据的取得应按照审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严格采用标准的档案用资料或有效的证据资料复印件,并在形成后进行归集分类,疏理清楚。先交由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统一保管,有条件的可以微机存档、网络传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束后,再将相关的资料正式归档立卷。
二、数据库审计过程中的运用
(一)利用数据库进行审计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吸收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思想,充分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及其他自然科学的若干方法,加强数理统计和抽样审计的研究推广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的抽样技术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来指导审计人员的抽样审计、数据的归类以及审计底稿的记录、存档。另一方面,要主动搜集相关信息为项目制定提供依据。运用数据库语言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检索,判断数据反映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领导干部是否履行了自己的任内经济责任。在相关联的数据库中,各类数据往往存在勾稽关系,可以进行数据核对、验证,而且方便快捷。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挖掘,进行趋势分析、回归等手段及时发现可疑数据。在可疑数据的基础上,对相关项目进行跟踪,直到查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分析指标的建立借助计算机,用数据库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检查、验证,建立多维度的分析指标,能够保证审计工作迅速完成。为了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数据库指标分析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规范性,即指标应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充分吸收国际上常用的分析指标;二是重要性,即选择经济意义明确并对受托责任影响较重要的指标;三是综合性,即要求分析指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四是互补性,即指标体系内各指标能相互联系和补充,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五是特殊性,指标设计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一定的柔性原则。反映在具体审计实务中,分析指标应该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来综合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如会计信息真实合法效益性评价指标、固定资产增值保值指标、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效度指标、经济事项执行指标、经济事项决策执行指标、重大资金分配评价指标、廉洁守纪指标等等。在审计实务的具体过程中,充分利用数据库和相关分析指标等,为下一步审计结束时从整体上把握审计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做准备。
三、数据库在形成审计意见时的运用数据库是将各被审单位有关的基本情况按照审计的要求进行整理、加工而形成和积累的审计历史资料。其既可供今后审计参考利用,又可及时掌握了解各项审计决定的落实整改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审计方法,更好地为审计事业服务。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监督领导干部落实其经济责任,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让审计真正发挥其免疫功能,达到预警的效果。审计机关在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检索、取证、复核的基础上,最终撰写审计报告,草拟出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通过公开透明的渠道,向社会公布审计意见。对审计中经常出现的相似问题可以做深入研究,针对突出的问题,建立问题案例库,及时向社会公报出来。结合案例,可以提高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重视程度,切实改进内部控制,及时的纠正和处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长期的预警预防机制。
- 上一篇:企业并购审计及其风险防范探究
- 下一篇:货币资金审计中常见的会计舞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