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诗词郴州 > > 详细内容

解读秦少游的组诗《阮郎归》

秦少游从处州遭再贬,赴郴州贬所时,因疲顿过度,曾在长沙稍事停留。由长沙到郴州路上写了三首《阮郎归》,加上这年除夕在郴州贬所写的《阮郎归》共四首。虽然时令不尽相同,也不尽是作于郴州,但因为四首词都反映了作者那段时间中生活与精神靣貌,是这段时间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主要思想基调都是孤独、怨愁与思亲友。所以我把这四首归为一组。
 
传统的诗词鉴赏家,总认为秦少游一生把才情都用在妓女身上,因而老是把他的诗词定性为是写“歌妓之恋情”,恋情中夹杂些许身世之感的融入,尤其是认为这四首词是如此。前不久,我曾听过一位教授的讲演,还是未能跳出这个圈套。听过后我对朋友说过两句话:“不知迁谪苦,怎解少游诗”。一个没在仕途上遭受过困顿的人是较难读懂秦少游的。我认为少游是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別恨之中,是有意识的将身世之感打并入传统的艳词之中,也可以说当时形势逼得他也只能采用这一形式。
 
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读这四首词:
 
“褪花新绿渐团枝,扑人风絮飞。秋千未拆水平堤,落红成地衣。   游蝶困,乳莺啼,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那堪更别离。”
 
这是离开长沙时所。
 
开篇便把巨大的政治失败背景借眼前意景展现出来了。“新绿渐团枝”象征新党的得势。“风絮飞”、“落红成地衣”象征大批元祐党人被贬斥于各个边远地方,象柳絮的飘零,象落花的被践踏。由于这些“飞”呀!“落”呀!加上蝶困莺啼的景象,触景生情,因而生怨,怨谁?怨春光易逝,怨皇帝老倌昏愦,怨政局。极其形象地说明了“日长早被酒禁持,那堪更别离”的原因。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身有恨,恨无穷,星河沉晓空。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这是承前首,巧借男女夜里的聚会,而又怅恨后会难期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贬谪羁旅之苦,和现在朋友们(自然也包括在长沙新认识和短暂相伴的那位红颜知己)的别离的深情厚意。被贬的幽愤,沦落的悲痛,对亲人的思恋,充满胸襟,洋溢词中。最终落在一个“恨”字中,不仅有恨,而且是无穷。恨什么?恨党争的漩涡淹没了自己的事业前程,恨元祐党人的被贬谪分散,各自西东,恨老母妻儿被强迫留在处州,要相逢只能在梦中。虽然是梦,但总比无梦好,所以把能有梦看作是佳期,读至此,能不为之辛酸落泪吗?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余。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己无。”
 
一叶孤舟,溯江而上。来在这潇湘门外,只见月华似水,冷冷清清,月光是寒冷的,诗人的心更寒,整个江面上被寒气笼罩着。三杯两盏下肚,引起无穷愁恨上来。有人掉转头去,暗自抛泪抽泣。这人是谁?有人说是那位“红妆”,我认为也是,但更是诗人自己。“座上泪流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接下来是更多人哭了,“玉箸”、“真珠”带雨“梨花”,接连三句泪的典石故,象征着多少泪和恨,多少愁和怨啊。人们都说正是伤心欲“断肠”时,不!几番贬谪,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多年的沦落,早己无肠可断了。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诗人一开始便以大手笔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从寥廓的湘南天空,到蜗居的贬所,尽在其中,然而,诗人并没几多笔墨,仅用了十二个字,便勾勒出一个寂静幽深的环境。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万物复苏的春天的到来。而诗人久已枯寂的心房,怎么也看不到复苏的希望。深沉的庭院中,既无同享天伦之乐的妻儿老小,也无意气相投、呼吸与共的知交,人世间除旧岁、迎新春的欢乐气氛,在这里既看不到,也听不到,偏偏城楼上又传来一阵阵悲哀凄凉的画角声,夹杂在风雨声中,就象利箭在刺穿诗人的心坎,仿佛乱石不断敲打着诗人的心灵。诗人只能数尽更筹,等待天明。环境之静谧,心之凄凉,再加一个把时间的流逝写得很慢很慢的“徂”字,诗人此刻凄凉伤感的情状可想而知。
  
转过下阕,诗人把节奏加快了。“乡梦断,旅魂孤,”这六个字凝聚了无比深沉的情感。离家四年了,像游魂一样,孑然一身,想回家,也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可是,这样的美梦,因城头上凄厉的画角声声,也入不了梦境。“峥嵘岁又除”,诗人在这里才点明时间,“峥嵘”在这里比喻不寻常的仕途生活和艰难的岁月,用一个“又”字,表明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地希望着而又遭到无情破灭。最后用衡阳回雁的典故体现思家心切,在衡阳还可以有雁传书,给亲人,给朋友诉说旅况的凄凉,心中的愁苦,仕途的坎坷,而在郴州这地方,连雁也看不到一只。
  
整首词情调低沉,饱含着身世的痛苦和磨难。怪不得有人说这首词是淮海词中情调最为凄婉的一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