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陈俊文作品选之沙田同益店

 来源:县政协  时间:2013年08月02日   作者:陈俊文 

  如同北海、中南海、什刹海、福海、洱海、拉市海……这些湖泊被人们称作海一样,在第一军规颁布地——桂东县沙田镇,明明是一幢简朴的民居——既不经营食品、日用品,也没有陈列商品,却偏偏冠以一个响当当的店名——同益店。

  湖泊叫“海”,那是由于北京缺水或云南人渴望能见到蔚蓝的大海。那么,桂东县沙田的那一幢民居,不是商店而叫商店,那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一反常的现象,让不少前来参观的外地人感到惊奇和费解。

  地处繁华闹市区,曾作过布匹店

  在探访过沙田万寿宫,观赏过演讲戏台,仰望过高耸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纪念碑之后,您只要从军规广场向南漫行,就可在广场边缘见到一幢黛瓦土墙、砖木结构的民居,这一幢透着古朴、沧桑、不大的民居(面积160平方米)就是人们称作的同益店。

  “同益店,建于清代,是古镇沙田墟众多店铺中的一个,同益店是一个老字号。沙田墟的店铺排成3廊——上廊、中廊、下廊。同益店位居上廊,是沙田文昌一位姓郭的老板在经营布匹。”老街88岁郭有新、75岁张有财、74岁郭垂亮是几位头发飘霜的老人,他们尽管不知道同益店民国时所有权属于谁,但说起老墟旧貌,记忆是那样的顽固,诠释是那么的清楚——

  3廊店铺成“一”字状,由北向南绵延、伸展。同益店坐西

  朝东。如果将同益店作为一个起点,那么,同益店往南的“邻居”依序是郭名登的中药店、王材生的中药铺、黄存勋店、郭名兰的棺材店、张标的铁铺、老古的茶馆(姓古,江西人)、荣顺馆(郭垂乐卖面条)、周彬的理发店……往北依序是张义生的春生堂(药店)、巷道(安装了双扇门)、邓仁文的布店、黄源仔的布店、明立富的店、郭俊春布店、东平乡公所(今沙田镇)、郭垂隆的饮食住宿店……同益店的后面,过去是民房、小院,小院内植有一棵高大的柚子树,李奶奶悠闲地居住于此。

  过去的沙田墟,一廊店铺与另一廊店铺之间有巷道,不宽。每一廊店,店与店相连。每当赶集的日子,打铁声,贩卖声,耍把戏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填满了整个集市,卖东西和买东西的人们摩肩接踵。

  老人们记忆中的店铺,如今能见到的,只有“上廊”那三四间、“下廊”六七间在坚强的兀立着。未见的早已被拆除,平整成了街道或原址上新建了高楼大厦。同益店堂又结交了新“朋友”,往南是沙田邮电局,往北是一条宽阔的公路、军规广场。从保存下来的老店铺分析,同益店的面容,不是铁门,应是木质门。那位在同益店堂从事布匹经营的郭老板,应该是日出卸门板而经营,日暮上好门板而休憩。

  见证过伟人演讲,成了红色景点

  沙田本是一个名声不大的古镇,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1928年3月底4月初率领工农红军来到这里开展革命活动而声名鹊起。

  沙田成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颁布之地,成了军魂之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的起源之地。沙田拥有了一系列的红色文化景点,同益店便是其中之一。

  桂东人至今难以忘怀,1928年4月1日那一天,被沙田人称作“师长”——35岁的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身穿灰色军服,从临时居住的沙田万寿宫款款走出,来到了顾客盈门的同益店,“老表!”毛泽东用刚学来的湘赣边界平辈间的称谓,向群众打招呼,毛泽东的平易近人,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十二分的亲切。毛泽东站在同益店堂门口,与广大群众交谈:“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裕?”毛泽东讲述了许多。如何改变贫穷?他用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一把筷子折不断,来启发、鼓动大家团结起来闹革命……精彩纷呈的演讲,围观的群众越聚越多,毛泽东只好借用一张凳子,站在凳子上向群众讲说……他的演讲,就像道路旁挂了一盏灯一样,照亮了人们前行的方向。之后,沙田一带的贫苦群众紧紧跟随毛泽东,紧紧跟着红军闹革命,打土豪,分粮、分衣服,开展插排分田运动、成立游击队……毛泽东离开桂东时,不少青壮年跟随毛泽东的红军上了井冈山。

  世事随岁月而变迁,如今的同益店,再没有丝毫商业的氛围与内涵。如今的同益店,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见证,成为了毛泽东开展群众工作的旧址,成为了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人们参观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我庄重地瞧着同益店,瞻仰这一革命旧址,当年伟人走群众路线的风采仿佛在闪现。伟人那铿锵的演讲声音——团结就是力量,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仿佛在店旁、在街市……四处弥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