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郭名德作品选之故事

红三军团在桂东
郭名德 

   

1932年初,中央命令红三军团攻打三面环水,易守难攻的赣州城,彭鳌奉彭德怀之命,率红三师前去堵击增援之敌。红三师兵力不到5000人,武器装备也差,要阻击来势汹汹的3万敌军。然而彭鳌却以“人在阵地在”激励战士,整整拼搏了三昼夜,使敌军未能推进一步。

    红三军团第三师等部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壮大红军队伍。5月6日,红三军团第三师占领沙田一带。同日,红三军团彭德怀和李明瑞率部占领桂东县城,授枪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桂东县游击大队。5月9日红三军团第一师及特务团进入桂东县境,占领县城,县长兼保安大队长何英等趁着星夜仓皇逃走。

     5月上旬,28岁的红三军团第三师师长彭鳌和政委徐策率部进驻桂东后,帮助桂东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桂东县游击大队”。由于“中国工农红军桂东县游击大队”紧密配合下,在桂东沙田、普乐、大塘、寨前、新坊、筠竹坝、流源、城关、寒口、桥头、大地、尚义等地恢复地方苏维埃政府,开展革命活动,到处张贴和书写“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推翻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建立全国苏维埃政府。”“扩大红军胜利”等数百条红军宣传标语。同时,为了打击反动势力,扩大红色根据地。又在沙田、四都、大塘、新坊、寨前、流源、寒口、城关、桥头等地普遍开展进行了打土豪,5月10日,正值沙田逢墟,人群涌动。红三军团第三师率部同中国工农红军桂东县游击大队在沙田召开群众大会,就地处决劣绅郭子川等人。

    5月30日红三军团3000余人再次进入沙田、四都一带。中国工农红军桂东县游击队紧密配合红三军团开展革命斗争。在大地、桥头、增口摇篮坑、城关、沙田、四都和新坊筠竹坝等地与反动派进行过大小七八次的激烈战斗。中国工农红军桂东县游击大队随后编进红三军团。据当地群众回忆,编入红三军团的有沙田镇的郭熏仔、郭富仔、郭泮林、郭孟夏,郭介连,大地乡的兰国恩和寒口乡的陈祖程等游击战士。

     7月,彭鳌率领红三军团第三师离开桂东后,在桂东还留下革命种子,1933年红三军团战士段箕恒,在桂东作战壮烈牺牲,时年34岁。解放后,黄奇志的儿子黄基济(又名田在中)把“中国工农红军桂东县游击大队”的木质圆形印章,交给 桂东县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

                                                 

参考文献:

1.《桂东县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成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组织情况演变》

3.《我军英年早逝的杰出将领全揭秘》

4.彭祖文化网《清明节悼念彭姓英烈》

5.我是蝈蝈哥哥《世纪传奇——谁是共和国第一元帅?》

6.黄克诚《我在红三军团》

7.二战论坛《中国工农红军各军序列》

8.《功高日月——周恩来在一九二七到一九三五年》

9.桂东县工农红军纪念馆资料。

10.《桂东英烈》


夫妻对“诗”上床

郭名德

相传明代的一年,广东高州知州李仲前往齐云山仙缘桥游玩。在仙缘桥不远的牛郎村(新庄)歇脚。正好碰上牛遇草。听惯了政治语言的李仲,一时兴起,想听听樵歌俚语。

牛遇草能说会道,聪明机智。随即讲出了他不久所听到的一个故事。

猴子岭山下住着几户人家,出了一个读书人,没几年就自诩为“诗圣”。一次,带了个姑娘回来成婚。听说这姑娘也能凑合几句,自诩“诗仙”。新婚之夜,“诗仙”竟仿效“苏小妹难新郎”的形式要与“诗圣”对诗,方可同床。

“通幽妙境无人入,今世有缘为汝开。”

“诗仙”先出诗半首。其实“诗圣”平时只会一些打油诗,左思右想,在外面来回渡步。作诗是要切题的,一时真不知如何应对。苦思冥想,弄到了半夜。

“诗仙”唤来丫头,让其偷偷地将一朵鲜花扔在“诗圣”跟前。“诗圣”猛醒,捡到别人二句诗豁出去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于是双双乎……

李仲没笑,说:“这文绉绉的不能算做俚语,风趣倒蛮风趣。”

牛遇草说:“可是大粗俗了恐怕不恭不敬。”

李仲说:“无妨,无妨,你讲下去能让人笑一笑就行了……”

牛遇草接着讲:“好的,俗话说‘有这样的笼配这样的碓’,‘诗圣’两口子有点宝里宝气,动不动就题诗答对”。

隔壁住着一对老夫妻,老汉草鞋打得非常好,老太太纺纱搓麻的活儿也做得不错。二人常常忙到深夜。

一天深夜,“诗圣”还在灯下攻书,“诗仙”也在旁挑花刺绣。

“夜半三更懒绣花”, “诗仙”忽然拉长声音吟道。

“放下文章脱下靴”。 “诗圣”也拉长声音回应。

“双手牵开红罗帐”, “诗仙”又笑吟。

“箭箭射中牡丹花”。 “诗圣”戏虐答道。二人咯咯地笑了起来。

这是什么“诗”?与樵歌差不多。想必一对宝又在玩对诗上床了。

隔壁老夫老妻本来就是樵歌里手,听到这样的“诗”。觉得他们的水平也大差了。于是二人即兴奉和一首。

“夜半三更懒绩麻”, 老太太大声唱道。

“双手放下草鞋耙。”老太爷即唱应。

“一脚销(掀)开烂棉被”,你看,老太太还挺有气势。

“放出南蛇丑(扑)蛤蟆”。老太爷也接得快。

“诗圣”和“诗仙”听了老人对“诗”,哑了,一下子,想笑又笑不出来。

这时,李仲和大家倒忍不住大笑起来。李仲对牛遇草说:“樵歌俚语还是蛮有味的。这故事俗是俗了点,却也无伤大雅,开心就好,开心就好……。”



天      赋

郭名德

凡是朋友叫我猜迷我从没猜准过一次,连特别简单的迷语我也不会猜。迷语就象一个少女对他的心上人一样,纵然使出若隐若现百般的暗示。就怎么也让他捉摸不定判断不准扑朔迷离。从此我发现猜迷和恋爱都是要有天赋的。诚然,我认为出迷出得好和猜迷猜得准的人就更加有天赋。

思雨才思敏捷出迷语得出得很多。每次弄得我十分难堪。一次,他出了一个迷语。说打一个字。

“一点周瑜张良,三请刘备关张,

口骂曹操奸贼,十一万雄兵猛将,

四川刘备称王,目下一言为定,

八十公公遇文王。”

他一口气说了出来,虽然对文字来说我是很爱好的。但是你要把这字一下变成迷了,我就会被迷得脑子一塌糊涂。打死我也猜不出是什么迷底。

没办法只好钻他的空子。我说,你出的这个迷搞错了。第一句,周瑜是三国的,张良是西汉的,他们不能混为一谈。第二句是三请诸葛亮,不是刘备关张。第三句又错了,曹操是奸雄不是奸贼。第四句更错了,应该是八十万雄兵,你多了三万军队给他……

最后,我反而把思雨也弄得有点胡涂了。思雨说,迷语不能是这样去猜。我告诉你,这个迷底是一个繁体的“读”字,你看先从一点开始写起,接着是个三横,三横下是个口,不就是个言字旁吗?这字的右边,土字头是十一?土字下面是个四字,四字下面是个目字,目字下是个八字。这样不就组成了一个繁体的读字吗?

一天,我和思雨漫步桃红柳绿的沤江河畔。两岸春景,美不胜收。恰好,对面一个红衣女子与我俩擦肩而过。思雨接着就出了个迷语给我猜。

“一人面上好文章,密密麻麻不成行;

有朝走到花丛去,蜜蜂错认是家乡。”

我发了半天呆猜不出来。他看我这样子,说出一个非常容易的迷语让我去猜,迷底和刚才的是一样。

丝瓜的布,

苦瓜的皮,

买介菠萝削了皮。”

我来回渡步苦思冥想还是没猜出来。他便提示,你看到了刚才那女子的脸吗?我说我没看清楚,她头一低就过去了。

二人不知不觉地走到了船皮坳,走进一家打茶油的空房子里。打油的季节过去了。只见到一个孕妇和三个少女在那里打扑克。没什么看头一下子就出来了,在门口,思雨又出了一个迷语。

“古怪古怪真古怪,讨个老婆肚子大,

一间屋也装不下,屁股除在外。”

他说这个迷语打一物,叫我猜猜。我没猜出来。好象这孕妇的屁股没有在房屋外面。后来,里面一个漂亮的小妹子出来为我解窘,对思雨说:“哟,这就是这栋打茶油的“油槽屋”吗?碾油茶子的碾盘在屋里,连着磨盘中心轴的水车在屋外面。由水冲着水车作动力,把茶子仁碾碎再在油槽时榨出茶油来。迷语中你说的屁股是指屋外面的水车。”听她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还蛮有道理的。真有天赋。我便乘机把先前思雨出的那个迷语向她请教。我把上二个迷语一句一句地念给她听。她听后咯咯地笑个不停。“你们刚才遇上了一个“大麻婆”。麻婆有福,麻子有谷啊。”里面几个女人听了哈哈大笑。原来上二个迷语的迷底是“麻子”。

想来想去,猜迷一定要有天赋,有人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有人(包括我)就猜不出来,也许一辈子也猜不出来。我郑重地告诉思雨,你今后如果还要给我猜迷语,就一定要接着说这迷底是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