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内姪女伍春林流落桂东的坎坷一生/陈俊文
1958年冬的一天傍晚,北京城内寒风凛冽,庄严的中南海乙楼朱德委员长的门前,刚刚下班回家的朱委员长看到一个两目呆滞、头发花白、身体瘦削,焦急不安的中年妇女向自己的车子奔过来,但被卫兵拦住了,朱委员长问卫兵是怎么回事。卫兵回答说:她姓伍,是来找您的,称叫您姑父,而据我们所知您的夫人是康克清大姐,而其姓伍怎么叫您姑父,故我们拦住了她。朱委员长听后,马上下车,走到那中年妇女跟前,看到她那满脸皱纹的脸上,仍然依稀可见当年在井冈山上那活泼可爱的红军女战士前线宣传员的身影。经仔细询问辨认,这位饱经风霜的伟人马上拉住这位妇女的手,两行热泪马上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来人果真是自己的内姪女伍春林。朱委员长为何认了一位伍姓内姪女?!这位妇女到底是谁?故事还得从当年的朱军长领导的1928年的湘南起义说起。
随姑从戎 二八少女成了女红军
1928年1月中旬,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为寻出路离开隐蔽了二个多月国民党第十六军范石生部,进入湘南开展农村武装斗争。1月11日取得了宜章年关暴动胜利拉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1月31日宣布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朱德,党代表陈毅,参谋长王尔琢。此后1个多月红一师先后取得岩水、粟源堡、坪石、郴州等战斗胜利,受此影响,革命风暴遍及湖南20多个县,参加起义的人数达数百万,起义队伍发展到1万多人。2月10日,朱德率第一师主力继续北上,2月16日一举攻下耒阳城,第三天成立了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其中有位耒阳县有名的女才子被选为妇女部指导员兼妇联主席,她叫伍若兰。伍若兰1903年3月出生在耒阳县城九眼塘的一户小康之家,1924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从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毕业后,到耒阳从事青年、妇女运动,任共青团耒阳县地方执委宣传部长,她智勇双全,有胆有识,尤其擅长宣传鼓动,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称赞伍“是个坚忍不拔的农民组织者”,“她又会搞宣传,又会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这样的女士难得啊!”当朱德率红一师第一次打下耒阳城后。她组织妇女群众参加了盛大的欢迎工农红军入城仪式,正是这一天,经中共耒阳县委书记邓宗海介绍,她与朱德军长相识。在以后的频繁接触中,伍深深地爱上了充满智慧而又平易近人的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而一直没有家室的朱军长,朱德对这位足智多谋,坚强勇敢的革命新女性也打心眼里喜欢。1928年3月上旬的一天他们在水东红兵工厂近旁的杜陵书院里喜结连理。不久她调到红一师做宣传工作。4月同朱德一起上了井冈山,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当时熟悉伍若兰的革命战士都知道在伍身边随时跟随着一个女红军小战士,她就是伍若兰的姪女伍春林,伍春林中等身材,黝黑的脸庞,一双明亮的大眼,俏丽活泼,天生一副好嗓子,爱唱歌,在伍若兰的影响下,16岁就跟随她一起参加湘南起义,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后来又跟随伍若兰一起上井冈山,一起在宣传队搞宣传工作。同年11月,伍被调到工农运动委员会任妇运科科员后,春林又随姑姑一起从事妇女运动工作。在革命战士和她的影响下,不久她就成了伍若兰的得力助手。部队休整期间,伍若兰经常利用所学之长亲自编写课文为妇女们讲课;宣讲革命道理,春林最喜欢的是姑姑编写的,至今仍在湘南、赣南一带流传的《如今世道太不公》一文:“如今世道太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在军事训练中,春林与姑姑按照革命战士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练习刺杀、投弹、射击,还常用左手练习枪法。一个战士问春林为何还要用左学练抢法,春林说:“这叫做两手准备。战斗中的宣传员,一手要拿话筒,一手要打枪消灭敌人”。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春林就是一手提枪,打击敌人,一手拿话筒,自始至终坚持对敌喊话,动摇瓦解敌人军心,使他们放下武器。还有一次春林跟姑姑和几名宣传队员到宁冈一个村子写标语,被十几个窜进村子的敌人发现。敌人一看是几个女兵,便一边叫喊“捉共党,捉共党”,一边向她们追来。姑姪俩不慌不忙,迅速找到隐蔽物,拔出双枪,只听见“叭叭”、“叭叭”几声,前面的四个敌人应声倒地,吓得敌人转身就逃,此后他们月余再不敢到这村子来,因为他们害怕挨红军“双枪女将”的子弹。
掩帅突围 女红军成了“女囚犯”
1929年10月14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旨在到赣南地区开辟新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途中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春林与姑姑一起随军行动。并调回了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工作。1930年2月1日,部队在江西寻邬的吉潭同尾追的敌人激战后,转移到圳下休整。不料第二天天还未亮,军部突被敌军刘士毅部和当地靖卫团重重包围。这时朱德指挥红军同敌军展开激战,春林与姑姑紧跟在朱德身边。她们为了掩护朱德和军部其他首长脱险,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毅然率领一部分战士从另一个方向袭击敌人,把敌人引向了自己,当朱德和军部领导在天亮前安全突围后,春林姑姪俩双双被俘,伍若兰被俘时已身负重伤。敌人想尽威胁逼迫手段,使她屈服,但她威武不屈,年仅26岁的她于2月12日被杀害于赣州卫府里。被捕后的伍春林,敌人见其年少,纯真,先是利诱,失望后施以严刑拷打,然而小小年纪的她都挺住了。敌人无法将她押解到遂川,投进专关“共党”囚犯的遂川县大汾临洋监狱。伍春林进来时,这所岗哨林立,警卫森严,阴曹地府般的牢狱共关有十数名被俘红军。伍春林刚入狱后,牢房的反动派的头目见其年轻貌美,顿起邪念,春林与同牢的另一名女红军,斗智斗勇,坚贞不屈,终究使其淫威不能得逞。入狱的第三年,狱中的一位红军战士通过关系营救获释,春林知道他身无分文,回家路途遥远,于是倾已所有的两块银元和自己一床被子送给了他,后来他找到了组织,重回红军队伍。40年后他回忆起此事仍历历在目,证实伍春林在监狱里的坚强表现。
这一关,伍春林在狱中就是五年。
命运多舛 “女囚犯”成为了“地主婆”
1934年红军主力从赣南开始先征后,国民党改变了重兵把守遂川的局面,对狱中的轻罪“共匪”能放的也准备放。大汾临洋监狱作出决定:狱内女红军可以重金取保后予以释放。
此时桂东县立中学的中年丧偶的教员胡晋如,家中非常富有,但同情革命,闻讯后赶到大汾,见了伍春林一面后,与监狱头目古彩堂讨价还价,最后以390块银元将伍春林赎出监狱。出狱后的伍春林身无分文,身体瘦弱,又人生地不熟,身不由己,跟随胡来到了桂东增口,后22岁的伍春林又无奈做了胡的续房。
伍春林到增口后,不久村里年轻人都称她为村里“一枝花”,而背地里都叫她“红军婆”。但春林在胡家从不持富欺穷,能善待贫困乡邻,穷人卖柴给别家能得到3升米,但卖到她家,她就又暗中多给1升。家里所雇的长、短工,她来之前既吃不好也吃不饱,每天也只能得3升米,而她来后既让他们吃好、吃饱,又比以前暗中多给他们1升米。所有乡邻都乐意到她家当雇工。时间长了,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便常喜欢和她在一起教她桂东方言。本家大妈、外姓大叔都称赞她贤惠、人缘好、同情心强。村里的后生姐妹男女小娃都亲呢地叫她“美嫂”、“靓女婶婶”。
解放后,胡晋如被学校清退回家,土改时,胡家被划为地主成份。并且因胡略通医道,在解放前夕曾为一村民开方治病,不料病人不治身亡,群众认为是阶级敌人欠下的血债,报政府将胡镇压了。此后,失去丈夫的春林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中都被扣上“地主婆”的帽子,列为监督改造对象,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批斗。
在一次次遭到批斗时,伍春林回想起父亲14个兄妹,他父亲排行老七,自己自幼伴随着姑姑伍若兰长大。长大后又一道随其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在从事革命活动中,姑姪俩又不幸被俘入狱,如今,自己的主心骨姑姑伍若兰早已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生命,成为了革命烈士。娘家亲人当年又一个个背井离乡,东南西北,各奔西东,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想到此自己只有常常以泪洗面。而此时的她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唯一主要劳动力,自己天天要出集体工,晚上经常遭批斗,周围的乡邻又都与她划清阶级界限,天天只有出工劳动,外界的事一无所知。令人想不到的是,解放后,她的亲人中伍云甫、伍绍祖、熊天荆等等,都已是高级领导干部了。面对自己的多舛的命运,不幸的遭遇,艰难的处境,今后的日子怎么办?她坚定了一个信念,再也不能这样呆下去了,要寻找自己的亲人,寻找当年的同志,相信他们会帮助自己,她要回耒阳老家去……
云开雾散 “地主婆”终被追认为女红军
1958年,伍春林经多方打听,分别向自己的亲人与同志写了信,特别是写给自己的姑父朱委员长的信,几经周折,终于由公社党委转来了回信,接到回信后,她兴奋不已,几天几夜无法成寐。几经掂量,她决定赴京一趟,这样就有了本文开头朱委员长认亲的一幕。其实朱委员长见到她时,她刚过46岁生日,但她显然已未老先衰。在朱委员长家她只见了他两次。她将想回老家耒阳住的愿望告诉了朱委员长,朱委员长告诉她此事他会请耒阳县委帮助作出适当安排。在委员长家住了26天后,临走朱委员长和康大姐送了她三块衣料、两条肥皂、一对手套和五斤粮票,派了两名军人护送她回家。经过四天三夜的火车,汽车劳顿回到了增口公社报到销假。护送人员在桂东公安局住了一晚后次日回京去了。
春林虽持有朱委员长的亲笔信,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她以一个“地主成份”的“地主婆”,又是农村户口如何能取得耒阳的“准迁证”,如何能进耒阳县城?尽管她不断向耒阳县委请求,但一直毫无结果。不久“十年浩劫”爆发,她一直珍藏的朱委员长的亲笔信也被红卫兵抄走,至今下落不明。伍春林不久在忧郁中与世长辞了。 斗转星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伍春林的大儿子胡鹤鸣为了落实母亲的身份问题,提前退了休,只身来到耒阳做起了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四处打听伍家的情况,同时他四处信访,寻找当年母亲的红军战友。不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打听到与母亲伍春林一同被俘又一起关在大汾临洋监狱受尽折磨的段子英、伍道清、谷芸英等同志都早已恢复了红军老战士的身份。他们对伍春林当年参加革命的情况,及在狱中的表现出具了证明材料,曾于1929年任中共宁冈县委书记的何长工将军也出具了证明材料,此外,中共宁冈县委宣传部、宁冈县民政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单位也出具了证明材料。同时,也引起了春林的亲姪子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的高度关注。1994年桂东县政协、县民政局专门抽调人员予以调查,井冈山市政府也派出专人协助。通过几个月的调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当地群众公认,乡人民政府审查,县人民政府批准,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的程序,1995年5月伍春林的“女红军”(红军失散人员)的身份终于得到了确认。而此时她已在地下长眠了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