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欧阳毅-井冈山上

  湘南起义失败后,欧阳毅随萧克率领的宜章农军独立营向井冈山进军,在资兴龙溪洞与毛泽东率领的前来迎接湘南起义部队的红军会师了。


欧阳毅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1928年5月4日。这天,在宁冈砻市召开了朱毛红军会师庆祝大会,会场上,人头攒动,红旗招展,口号震天。会上,毛泽东、朱德先后讲话。欧阳毅生平第一次经历如此壮观的场面,心情非常激动,尤其是毛泽东寓意深刻、风趣幽默的话令他终身难忘。此后在井冈山根据地,欧阳毅经常与毛泽东接触,聆听他的教悔。欧阳毅回忆说,毛泽东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常常来到青年人中间,给大家讲解发动农民搞土地革命,建立人民军队和革命政权的道理。他善于用通俗的比喻说明大道理,像磁石一样把战士和群众吸引在他的周围。大家对毛泽东都非常敬佩和佩服,背地里叫他“大帅”和当代“孔明”。正是在毛泽东的言传身教下,欧阳毅很快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1988年,欧阳毅(右)与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萧克(左)在宜章。


上井冈山后,欧阳毅在教导队学习了一段时间军事知识和政治理论,之后被分到二十九团宣传队。当时红四军建立了宣传兵制度,每个连营团均有几名宣传兵,任务是贴布告、写标语、口头演讲,这对于宣传群众和扩大新兵起了很大作用。不久,欧阳毅调到团党委当秘书,参加了保卫井冈山的七溪岭、永新、莲花等战斗。


不久,陈毅调欧阳毅到红四军军士委员会任秘书,后来陈毅当了军委书记,又让欧阳毅作了军委秘书。日常工作是做会议记录并整理,行军时写布告,做群众和士兵的工作。由于工作认真,陈毅很满意。在这期间,他们“两毅”睡一个铺,下面垫稻草,上面合盖一条毛毯,耳濡目染,欧阳毅的才干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1928年8月,受当时湖南省委“左”倾盲动主义影响,红二十八、二十九团从井冈山下来,攻打郴州。由于二十九团是由湘南农军组成的,浓厚的家乡观念让许多官兵闹着要回家乡革命。当时各支部开会讨论,欧阳毅发言坚决反对回湘南,遭到主张回家乡的人的“围攻”,骂他“怕死,家乡都不要了,没有良心”。由于这种回乡情绪太普遍,太强烈,结果在攻打郴州时,一遇到敌人反攻,二十九团就溃散了,绝大部分都跑回各自家乡,后来大部分都被敌人抓住杀害了,只有萧克带的连队和胡少海率团部共200来人回到了井冈山。欧阳毅回到井冈山后,到二十八团当了党委秘书。


在通往井冈山的路上,敌人到处设关卡进行经济封锁,千方百计使井冈山断粮断盐,企图困死饿死红军。此时,粮食成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命根子。于是在毛泽东、朱德、陈毅领导和亲自带领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下山挑粮运动。一次,欧阳毅随毛泽东下山背粮,没有米袋子,就把裤子角扎紧装粮食,扛在肩上,走了几十里山路背回来。在途经黄洋界哨口大荷树下歇肩时,毛泽东还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要大家不为眼前的困难蒙住了眼睛,干革命要站得高看得远。挑粮中最感人的是朱德,他当时已42岁了,还把两只罗筐装得满满的,上面再用布口袋装粮盖上。战士们怕累坏了他,就偷偷地将挑粮的扁担藏起来。谁知朱老总又亲手用竹子做了一根,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从此,朱德的扁担成了战士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1929年1月,欧阳毅随红四军撤离井冈山,向赣南进发。


19931月,参加井冈山根据地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在江华家里聚会。前排左起:李聚奎、江华、萧克、曹里怀、欧阳毅;后排左起:彭儒、曾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