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峡谷奇观—杉木冲
7月3日,《湘粤古道郴州历史文化长廊》考察队一行10人,来到资兴市程水镇程水村杉木冲组考察时,惊奇地发现,这里人文资源厚重,自然风光奇特,是一处地理优越、养在深闺、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胜地。
我们是7月2日开始湘粤古道资兴段东江、程水流域实地考察活动的。下午与资兴文物部门同行、相关乡镇村组的负责人、当地文史爱好者座谈,了解情况,制定线路。当地的同志们非常热情,兴致很高,期望很大,使我们深受鼓舞。经商议,我们与资兴文物所李锐、黄勇,当地文史爱好者陈飞鹰一行9人组成考察队。陈飞鹰开了一间摄影室,他自告奋勇担任拍摄任务。但同时得知两个意外:一是目前资兴正在撤乡并镇,原高码乡与香花乡已合并为程水镇,机构肇建,人事冗杂,又值“双抢”季节,农务繁忙,恐怕找人不易;二是明天上午资兴市委要举行“七·一”表彰活动,市直机关、社区(乡镇)、街道(村)党政一把手都要参加,当地乡村干部无人带队。于是我们决定明天上午自行先去程水村考察。
翌日,吃过早餐,考察队乘着一辆别克商务车、一辆东风雪铁龙轿车,从人和大酒店出发,前往程水村。村部在大叶岗组,路窄,会车不便,但因修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还算方便。村部距公路不远,是一栋两层楼房,红砖墙,外粉白灰,看上去新建不久。村部大门紧闭,无人应答。
这一带是丹霞丘陵地貌,大叶岗自然村仅十余户人家,依山而居。村民告诉我们,过去他们是住在山上,因为饮水和交通不便,解放后才搬下来住的。村后有一处数十高的丹霞崖壁,崖壁下是一处不大的坦洞,内有猪栏、羊圈,坦洞边有一栋民房,夯土墙,房门洞开,里面杂陈残破的碗柜、床铺、板凳等,凌乱不堪,显然是废弃的坦下人家。出村,我们驱车前往大笠冮自然村,打算考察那里的古民居。因无村民带路,行车稍事周折,当车子驶下水泥公路,徇一条凹凸不平的土路拐进山隘,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恍若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美如仙境的世外桃源。
这是一条在丹霞地貌中极为罕见、曲折绵长的峡谷。一条小溪伴着土路蜿蜒流淌,路幅不宽,多数地方仅容一台车,两边夹以峭壁,时见羊肠小道挂于峭壁之间。车在路上颠簸,人如在时空隧道中穿行。大约走了十来分钟,车子驶出山隘,眼前豁然开朗。此时已到大笠冮村,车路也到尽头,只能下车步行。大笠冮村地处山谷之中,两边山腰上分别住着几户人家。西边的山腰上,一栋青砖大屋分外醒目。这栋大屋五开间,两层,大门居中,内缩一米,上悬架梁,大门上留有文革期间书写的“革命到底” 门额;两边厢房外不开门,只留上下四扇窗户。坡屋顶,小青瓦,无马头墙,朴素无华,属典型的清代湘南农居风格。门厅神龛上悬挂一块宣统三年(1911)匾额,上书“鹬集寿林”描金大字。站在大门口往外看,山谷疏朗,林木茂密,闻听鸟语花香,顿感幽静甜美,令人陶醉。稍事休整,我们继续沿峡谷进去,但见沟壑纵横,流水淙淙,竹木蓊郁,人烟稀少,坦洞众多,丹崖笔立,怪石嶙峋,古树参天,枯藤悬空,风光异常旖旎。
这里的峡谷主要有九大特点:一是峡谷虽宽窄不一,但相对平坦,大致相当,形如走廊,走在峡谷中,一如闲庭信步。而峡谷或仄或狭,亦舒亦朗,变化万端,目不暇接,可谓一步通幽;二是谷底小路大多由一种白色的细沙构成,不沾鞋子,走在上面特别柔软,可谓白沙铺毯;三是峡谷两侧均为丹霞陡壁,其间或有人工开凿的石板路蜿蜒通往山顶,险峻壮观,可谓天梯挂壁;而山顶大多平坦宽广,视野开阔,草木葱茏,生机蓬勃,可谓极目楚天;四是在一些稍宽阔的峡谷中,我们的祖先因势而为,开垦出一丘丘稻田,夏如绿带,风吹怡人;秋似黄绢,稻香扑鼻;村民耕作其间,构成一幅亮丽的峡谷农耕图,可谓仙田耕晚;五是几乎每一处峡谷中,都有一条涓涓小溪相伴而行,清澈明净,偶有鱼虾窜游,使人格外惊喜,可谓玉溪神润;六是峡谷中岔路错综复杂,人入其间,如入八卦阵。若无当地人指引,轻易难得出来,可谓八卦迷踪;七是有的峡谷生态奇特,如野芋谷、涉水谷等,前者在百余米的峡谷中,密密麻麻长满了野芋,阔叶平张,绿油油的一片葱茏,着实叫人怜爱,可谓翠玉盈天;后者约50余米,石巷逼仄,地势低洼,水漫峡谷,深及腰间。巧得是这里是通往便江一线天的唯一通道,人到此处,只得涉水而过,可谓平步生花;八是峡谷里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坦洞,过去住过人家或自然风光奇特的坦洞有:到虎坦、岩下坦、油榨坦、大甲鱼坦、小甲鱼坦、红坦、穿坦、蝙蝠洞等,这些坦洞既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又是人文历史的珍贵见证,从大的景观看,可谓坦洞藏珍。但有的坦洞,又独具特色。如到虎坦,高大宽敞,适宜人居,现在坦中还有墙基、石臼、水井等遗存,但地处峡谷腹地,过去山高林密,也是虎豹豺狼理想的栖息场所。村民说,解放前这里经常听见虎啸,也确实发生过老虎背猪的事情。可谓虎啸神岩;又比如大、小甲鱼坦,同处一处山体,秘藏峡谷深处,呈大弧形并列相存,只有野芋谷与之相通,这里老树参天,幽竹密布,古藤缠绕,奇花争艳,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坦中,还有大量的炼硝遗址。毫不夸张的说,这里是丹霞地貌中最奇特、最精致、最幽静、最神秘的一处景观。可谓神府洞天;九是这里石壁巍峨,材质细腻,为留言题字、雕花刻画,打造文化墙的理想场所。而且我们在杉木冲坦下,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字迹已严重风化,辨认不清。这里的坦下人家,最早已居住了九代,居然没有发现这块石刻,我们估计,这块石刻至少在清代早期以前就有了。可谓丹壁遗踪。
杉木冲坦下位于峡谷的中心地带。这里住着两戸人家,一戸是程江村的村主任袁跃进;一户是杉木冲组组长李坤如。坦洞座北朝南,洞口宽约20多米,高约10余米,进深约5米,是一个不太深的小坦洞。坦洞的左前方是一个小山坡,长满了楠竹;右前方是一块朝下的坡地,树林葱茏;正前方是菜园,正长着玉米、红薯及时令菜蔬;菜园再往前则是绿油油的稻田,一派山里农家风光。李坤如今年78岁,是李家住在坦洞下的第九代人。他有一儿四女,四个女儿都巳出嫁,儿子也在郴州安了家。李坤如夫妇种了5亩多田,每年种一季,可收二、三千斤稻谷,还养了6头牛, 30多只鸡、10多只鸭,种点自己吃的杂粮蔬菜。李坤如家显然是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有这样的活标本,也未尝不是好事。
村主任袁跃进本来在市里参加表彰会,得知我们进村考察,会议刚散,饭都没吃,急忙赶回家,与老婆一道,就在自己家里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拿出自家酿的米酒,热情地招待我们。饭后,又自告奋勇带我们到楠木林、到虎坦、野芋谷、大、小甲鱼坦去考察。
一路上,他还告诉我们:杉木冲还有油榨坦、张家坦、庙坦、蝙蝠洞、涉水谷等,也是景致非常优美的地方。其中油榨坦,至今坥洞里还保留过去整套榨茶油的设备,这无疑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存,但因天近黄昏,我们没时间去看了。从张家坦过涉水谷,不远就可到便江著名的风景区一线天。而从小甲鱼坦打一条隧道,这里的丹霞峡谷就可以形成旅游环线。他还告诉我们,今年打算沿杉木冲峡谷修一条公路,解决这里的交通不便。我们力劝他放弃这一想法,因为修公路将会破坏峡谷的原始风貌,而且公路通了以后,这里离市区很近,游客车来车去,反而不利于当地旅游开发。他表示接受我们的意见。在袁跃进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的淳朴、热情、善良和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