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的历史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访湖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高至喜
高老今年81岁了,曾任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现为湖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高老1954年参加工作,承担过长沙近郊古墓、马王堆汉墓等重要考古发掘,主要从事中国南方商周青铜器和楚文化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是最早系统研究中国南方商周铜铙、甬钟等乐器的学者之一,著有 《楚文化的南渐》、 《长沙楚墓》等10余部著作。
高老是楚文化研究方面公认的权威。10月18日,记者随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徐继承、市文化局刘专可老师一道,前往长沙拜访了他。
81岁的高老身体硬朗,他手上的 “长沙汉墓”课题研究还没完,但他仍然抽出时间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谈及郴州的历史文化研究,尤其是对 “古苍梧郡”的研究,高老兴趣甚浓。他说起了一件事:前些年郴州修路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古墓,出土了4件文物,有谷纹玻璃壁、云纹漆樽、S纹锡鼎和1个大玻璃珠。 “我是专门考古的,考古依据的就是出土文物。”高老介绍:古代的随葬品是有规格的,譬如四边厢的古墓表明墓主人的身份至少在上大夫以上,三边厢为下大夫。从郴州出土的这4件文物来看,S纹锡鼎不到一定级别的人是不能用之来随葬的,而大玻璃珠来自西域国家,更非当时的普通人所能拥有。高老因此推断,墓主人的级别应在下大夫以上,有可能是 “古苍梧郡”的重要“领导成员” (国家以上即为郡)。
高老说,他看过刘专可写的关于 “古苍梧郡与郴州”的相关文章,对其中的观点很认同。当刘专可老师告诉高老,在郴州发掘的春秋战国时的墓葬已有600多处,其中汉墓有300多处时,高老很兴奋,但仍不忘提醒: “一定要写好报告。发掘了不整理,不写报告出来,那比盗墓者的破坏还会严重!”
当得知郴州要成立文史研究会时,高老说: “以古苍梧郡的研究为突破口,郴州的历史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 上一篇:郴州是古苍梧郡的郡治吗?
- 下一篇:《柳毅传》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