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ATM出故障被恶意取款如何定罪处刑
2006年4月,许某某来到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后,他惊讶地发现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许某某连续取款5.4万元并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某某,两人反复操作多次取款。后经警方查实,许某某先后取款171笔,合计17.5万元;郭某某则取款1.8万元。事后,二人各携赃款潜逃。类似这样的恶意行为在07年、08年又有几例发生。客户将银行的现金占为己有尽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是由于没有采用非法手段,如伪造银行卡、破坏柜员机等,也就缺少的一个犯罪所必须具有的犯罪手段的条件。
那么这类恶意取款的案件应该如何认定罪名?法律上又对这类行为做出什么处罚规定?恶意取款如何定罪量刑?
银行柜员机出故障后被恶意取款,这个行为怎么定性?会构成什么罪名?
关于恶意取款行为的定性,虽然理论上还存有不同观点,但大多数刑法学者都认为恶意取款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如上述案例中许某利用银行自动柜员机程序升级出错之机,多次恶意取款,符合盗窃罪中“秘密窃取”的客观特征。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法院依据什么来选择量刑结果?
法院主要是根据被告人的量刑情节来选择量刑结果。量刑情节又分为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
在这类案件中,影响量刑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在这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案件中,诸多社会结构因素会影响到法院的判决结果。如舆论监督、法律学者的评论、政府官员的参与意见、法官情感等。
对于恶意取款,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中的什么原则进行定罪处刑?
对于恶意取款,可以适用酌定量刑情节中的“特殊减轻处罚”原则进行定罪处刑。刑法第63条第2款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 上一篇:为什么有些房产不能办理备案?
- 下一篇:买卖和租赁合同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