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电子设备技术 > 维修入门基础 > > 详细内容

智能化仪表故障处理方法

 通过故障诊断方法,诊断出故障的准确部位只完成了维修工作的一大部分,剩下的10%的任务是修理工作。即便是这一小部分工作,如果不加以重视,也会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是功亏一篑。下面主要介绍一些智能仪表修理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任何电子产品的修理也是适用的。

 1.去除被替换元器件
  
  如果已经诊断出某个元器件已经损坏,或者怀疑它有问题,就要把它从原位置上取下来。这一工作对于两个接线端或者带插座的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那些直接在印刷板上的芯片或者多头的元器件,如三极管、、排等,就绝非易事。要拆除这类元器件一般可用下面几种方法。  

 (1)使用“塑料吸管”,也就是不带电烙铁的吸锡器。使用过程是:先用电烙铁加热要去除的焊锡,直到熔化,然后把真空吸管对准热的焊锡,快速移去烙铁,同时放松真空泵上的弹簧,这样就能把焊锡吸到管内的一个存放室。

 (2)采用兽医用的大号注射针头将其磨平后,一边用烙铁加热焊锡使其熔化,一边快速将针头套住端子插下去,使焊锡与端子分离。

 (3)先用一根铜丝束带与焊锡相接触,然后加热焊点附近处的铜束,铜束很快升温,并且把热量传给焊锡,焊锡就熔化,在毛细作用下进入铜丝束带,焊锡被吸走。

 (4)采用一种叫做“起出器’,和“熔焊头”的专用工具。要焊下芯片时,只要把这个“起出器”插在芯片上,同时用“熔焊头”在印刷板的背面加热,待焊锡全部熔化后,压下“起出器”上方的按钮,这时弹簧片对芯片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芯片就会弹起,脱离电路板。

 2.去除焊接残留物
  
  取出元器件后,电路板孔中不可避免地还有残留的焊锡。这时可以先加热使其熔化,然后快速地将牙签或小铁钉插入孔中待焊锡冷却后拔出,这样就能使孔保持敞开,以便以后再插入元器件。去除堵在焊孔中的焊锡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微型钻头把焊孔钻通,但采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把钻孔产生的碎屑全部清除干净。可以用放大镜来进行仔细检查。

 3.修理电路板
  
  在焊上新元件以前,先要检查一下有没有与电路板脱离了的导线或焊片。如果导线断了,则应重新焊接使导线连上,可使用18#或20#导线。最好使用背面有粘着剂的印刷线重新贴在损坏的地方,刮去新印刷线两端表面的氧化层,使它能与老的线路相焊接,再把多余的锡粒全部扫清,钻通所有被垃圾填没的引线端子孔。

 4.检查替换的元器件
  
  在焊接以前先检查一下替换的元器件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测试技术,借助于常用的测试仪表对、、、三极管、集成电路芯片等进行测试判断。

 也可采用更简单的办法,把芯片和其他元器件的端予插到对应的焊孔中去,并且用牙签塞紧,然后上电。如果功能正常,就可以拔去牙签,焊上元件。

 5.焊接
  
  毫无疑问,手工焊接是电子维修中最不引起重视、最容易操作失误的一项工作。许多人不但焊接技术差,而且烙铁也经常用错。焊接不是仅仅简单地把两种金属连在一起,它的正确意义是:把两种金属熔化并组合成一种像机械连接在一起的、牢靠的电气连接。在这一过程中对时间和温度的要求很严,在正确使用烙铁时,手工焊接通常在1.5s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为了清洁焊接处的油腻、灰尘或氧化层,应该使用品质良好的清洁助焊剂。焊接成功的关键是电烙铁。要选择一把工作温度与要修理的电路板相适应的烙铁,功率太低或太高的电烙铁都是不正确的。烙铁头应该尽可能大些,但要比被焊的元件稍小。为了使烙铁头不被氧化腐蚀,在使用过程中随时给焊头烫上一层锡,这样既可以使热传导加快,同时也避免其被氧化。用旧了的焊头总是发黑而肮脏的,并有被腐蚀的凹坑,它的导热性能不那么好,应该用砂纸进行摩擦后,重新烫上锡,就能再次使用。

 在焊头还未冷却时,用湿海绵进行拭擦,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这样会擦去其保护层,从而使焊头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受到氧化。最好的方法是烫上一些新的锡。

 6.调试
  
  修理完毕后,应该对某些参数重新调试并试运行,使得维修后,仪表的性能指标和原来的产品一致。

 只有这样,整个维修任务才算完成,否则就得重新维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