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电子设备技术 > 电器电路基础 > > 详细内容

单片机内部中断及I/O键盘应用

  一、原理简介
  
  所谓中断,是指CPU停止当前的工作,转而去处理中断服务程序,等待中断服务程序完成后,再返回原来工作的断点处,继续原来的工作。中断响应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步骤:
  
  ①保护断点:保存程序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以便完成中断程序之后返回。
  
  ②寻找中断入口:根据不同的中断源产生的中断,查找对应的入口地址。
  
  ③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④中断返回:继续执行原来未完成的程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断的实时性效果很好,可以用来处理一些紧急的情况下的事件,比如按键的输入、信号采集的一次结束、接收到一个重要的信号等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外部中断的工作原理,还是先来认识一下与中断相关的几个寄存器。第一个,定时器的运行状态控制寄存器TCON如下表所示,

  高4位是定时器对应的寄存器控制位;低4位对应的是外部中断的控制位,可以位控制。
  
  ITO:外部中断0的触发方式控制位,ITO=O,设置为低触发方式;ITO=1,设置为负边沿触发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设置成ITO=1,即边沿触发,防止因为按键的低电平造成的多次中断触发。
  
  IEO:外部中断0的请求标志位,置1有效。
  
  IT1和IE1功能与ITO和IEO相同,对应于外部中断1,不再重复介绍。

  第二个,中断允许寄存器IE如下表所示,这个寄存器在定时器讲座中也有介绍,同样可以位寻址,其中EXO对应于外部中断0的允许控制;EX1对应于外部中断l的允许控制,都是置1有效。

  根据输入方式不同,按键可以分为中断输入和I/O输入两种,中断的优先级高,在一些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的场合里经常使用,普通的I/O按键在一些实际的系统中应用的更为广泛一些,下面就介绍一下简单的I/O的按键输入原理。
  
  按键本身是机械开关,在触点闭合或断开的瞬间会出现抖动的现象一次按键多次启动中断。必须去除抖动的影响,才能正确识别被按下的键。在实际的项目中可以考虑用硬件来实现滤除这些干扰信号的目的,但往往会增加硬件成本和电路板的面积,因此,一般采用软件方法消抖。延时大约lOms左右,之后再读取引脚上的电平状态,一般情况下,一个按键按下的时候,总会在按下的时刻存在着一定的干扰信号,按下之后就基本上进入了稳定的状态。具体应用见程序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