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衣食住行 > 母婴健康 > > 详细内容

勿错将感统失调儿当问题孩子

★专家介绍:李骥,宝贝全计划特约专家顾问。原“优客李林”组合中的创作人李骥,后从音乐界转战商海。现从事儿童情商教育,出版了《情商故事教出棒小孩》等多部心理应用著作,为宝贝全计划台湾研发中心总经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元智大学资讯传播研究所管理/传播 双硕士,美国国家催眠学会认证催眠治疗师。

每个孩子的降临,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然而生养孩子对工作繁忙,毫无育儿经验的年轻父母来说,时常都会感觉手足无措。

大家都知道0-6岁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但并不了解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帮助他们成长得更好?

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个孩子身上发生的故事:

冬瓜是剖腹产的,早期妈妈有先兆流产保胎的经历。冬瓜自打出生开始,父母就觉得这个孩子脾气很大的,大人说什么都不听的,我行我素。比如1岁多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开始莫名的抗拒圆桌吃饭,但凡有举家聚会的场合 ,只要看到大家坐在包房的圆桌上,就开始大哭,不管我们怎么鼓励也好,答应给糖吃也好,或者爸爸生气了骂她也好,反正不管用什么手段,她就是拒绝接受,坚决反对。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去医院,也是一样的,不管大人怎么劝说,她就是从头哭到底。大家一直想不通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拿爸爸的话来说就是油盐不进,一直以为她脾气倔,晚熟,家里为了怎么更好的教育他也是伤透了脑筋。

去年9月份冬瓜进入幼儿园小班了,第一个月还好,但是从第二个月开始,老师说,冬瓜的焦虑好像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比如他上个月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害怕画画,晚上回家就一直哭着说我不想画画,我不要王老师(班里王老师教画画),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反复地问,妈妈明天是王老师在幼儿园吗?然后早上进了幼儿园以后,即使当天当班的不是教画画的王老师,她也会反复问另一位老师,王老师今天来吗?我们教画画吗?其实老师已经不要求她一定要参与画画,只让她在旁边看,但是她还是很焦虑,哪怕老师反复解释,她好像也不能接受,一直担心画画这件事。当然,拒绝画画只是表现之一,老师还反映,他在接受老师指令上,也不是很配合,而且不太愿意参加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其他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游戏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坐在旁边拿个小椅子看。 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说这孩子可能是感统失调,建议咨询专业的老师。

听了老师的话,父母心里也很难过,父母压根没有听过感统失调这个名词。也担心孩子将来会不会成为“问题孩子”。后来父母咨询了专家并接受了感统的测评。专家得知了妈妈前期先兆流产的经历后,告诉她接触过很多感统失调的孩子,母亲在早期都有保胎和先兆流产的经历,因为先兆流产的孩子,当她还是一个胚胎时,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我要留不住了,这样的孩子,父母要特别关注,他们会特别没有安全感,焦虑,所以也提醒早期有过保胎或者先兆流产的妈妈以及是剖腹产儿的孩子,父母必须特别注意一下孩子心理或者感统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孩子一出生就需要做一些感统游戏,越早干预越有效果。

专家的建议是,首先家长不要急,冬瓜这样感统失调带来的社会认知落后,是一个长期干预的过程,需要父母一定要耐心细心,对这样的孩子打骂都是没用的,你打他骂他,他下一次情绪爆发,必然也是用暴力或者激烈的方式,这样反而是一个恶性循环。对这样的孩子,必须尽早通过“测评”了解他的发展状况,然后通过运动来把他的感觉重新统和起来。这些运动游戏不一定非去专业的感统训练机构不可,在家里也可以作为亲子游戏来进行。

目前象冬瓜那样感统失调的孩子其实非常多,如果不干预,孩子长大后,或许随着神经系统发育完全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端倪,但是将来的社会交往,工作学习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成人中就有很多是小时候感统失调的,比如有的人说话没轻重,不会看山水,这些都是小时候感统失调的体现,还有人不会与人交往,孤僻,感情冷漠,这些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放在以前,父母也并不知道其原因而听之任之,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特别是小学的头三年,对于感统失调又没有干预过的孩子,是非常残酷的,家长苦,孩子也苦,所以尽早了解这些知识,越早为孩子做儿童发展测评以便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并多做适合的运动游戏来进行干预,能让孩子将来尽快能够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并更好地完成学业。

另外提醒父母的是:孩子感统失调并不是问题孩子,目前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尤其是剖腹产的孩子,有感统失调的很多,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轻微的感统失调,只需父母在家里坚持做感统有关的游戏就可以了,即使是不失调的孩子,多做感统游戏,对注意力的集中,自信开朗及将来的读书都有好处。

下面推荐几个感统小游戏供父母参考。

▲游戏一:抓小球(一月龄及以上)

玩法:将宝宝放在软垫上,采取趴着的姿势,在宝宝的前方轻轻滚动双色球,吸引宝宝的眼睛,注视移动的彩球。或让宝宝躺在床上,拿双色球在宝宝上方约30公分处左右移动,增加宝宝的视觉体验。


▲游戏二:小手偶(1-2岁)

玩法:手上戴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偶,一边唱宝宝最喜欢的儿歌或者讲故事,一边不断地舞动手偶,让宝宝的眼神随之游动,让手偶和宝宝进行交流;还可以把宝宝抱坐在腿上,给他的小手上也戴上手偶,伴随着儿歌,一起摇摆身体。


▲游戏三:苹果树(2岁及以上)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孩子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游戏四:软积木(3岁及以上)

玩法:宝宝坐在软垫上,通过拿、抓、放、叠、旋等动作拼搭软积木,通过软积木上的一道道齿轮来增强触觉刺激。


▲游戏五:呼啦圈(3-4岁)

玩法: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