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衣食住行 > 母婴健康 > > 详细内容

警惕!父母不要随意给宝贝掏耳朵!

新生儿的小耳朵很脆弱,如何在照顾宝贝时,不让宝贝的耳朵受到伤害呢?


清理耳垢找医生

有些父母会选择自己给宝贝掏耳朵。实际上这种做法很危险。因为宝贝不配合乱动时往往会损伤外耳道,造成更多的分泌物甚至耳勺进入过深造成损伤性的耳膜穿孔。实际上耳垢是耳道分泌物包裹外界灰尘和细菌等形成,适当的耳垢对听力和其他耳功能不会造成影响。因此,在耳垢没有影响听力和耳功能的情况下,并不建议家长自行清理。

避免进水


给宝贝洗澡时,可以将宝贝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贴紧脸部,就不容易导致耳朵进水。如果一旦宝贝耳朵进水了,可以试着用软棉棒,轻轻插入耳朵,按压耳壁,待棉签自行将水吸出,但不要太深。


带宝贝游泳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以内。用项圈游泳的宝贝控制在每次不多于20分钟。但是,不建议每次游泳后都人工进行耳朵的清理,因为即使有少量进水,也会随着宝贝体位的改变自行流出或被身体吸收。

远离噪音

妈咪要注意避免让宝贝长期包围在强烈的声音之中。比如,不要在宝贝旁边大声开着音响,或是经常大声地连续开几个小时的电视。如果宝贝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里,内耳细胞纤毛会被损坏。

呼吸道感染后,观察是否有耳部不适

当宝贝患呼吸道感染时,咽鼓管可能同时存在炎症,致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因此在呼吸道感染之后的7~10天,如宝贝出现摇头、抓耳朵、体温重新升高等,要考虑继发性中耳炎的可能。

宝贝感冒、中耳炎时,不要坐飞机


平时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可以让宝贝通过吃奶或者吸吮安抚奶嘴等方法来减轻飞机起飞对耳部造成的压迫感。但是在宝贝患有感冒和中耳炎的时候,最好不要带宝贝乘坐飞机。因为这时候宝贝的咽鼓管处于一种水肿状态,会加重对耳部的压迫,增大被细菌感染的几率。

注意避免诱发外耳道炎和中耳炎

妈咪要注意,呛奶时还有奶水流入外耳道的可能性。因此,呛奶后为了避免流入外耳的奶水导致外耳道炎症,除了竖起轻拍后背,避免奶水呛入肺内外,还应观察是否有奶流入耳中,及时发现及时清洁。对于有呼吸道或者鼻腔感染等疾病的宝贝,往往由于其咽鼓管同时存在炎症,易出现奶水的逆流造成继发性中耳炎。因此,对于正经历呼吸道疾病的宝贝,要注意咳嗽呛奶引起的中耳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