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更爱别人?内心安全的妈妈不吃醋!
文/李玲
闺蜜来家里住,丁丁对阿姨的喜欢,一下子超过了妈妈。要阿姨陪着玩火车,要阿姨陪着讲故事,早晨起来,还翻过妈妈,趴在阿姨身上拥抱了好久,阿姨要去上班,丁丁鼻涕一把泪一把地不让阿姨走,搞得阿姨心里不忍落,一步三回头地与丁丁说“再见!”
昨天与闺蜜在甜品餐厅小聚,却又凑巧碰到了正在游乐园玩的老公和儿子。于是一起吃午饭,原本坐在妈妈腿上的丁丁,非要让妈妈走开,他来坐在沙发上,他要与阿姨面对面;吃过饭,爸爸要带他去游戏,他却非要阿姨跟着一起去……
被暂时放到一边的我,静静地看着儿子与阿姨的互动,欣喜于他的成长,欣喜于他能那么坦白而真实地表达情感的能力。
闺蜜送丁丁回来,我们一起聊起了小时候的话题。我们都想到一些小时候,自己与别人亲近,
妈妈“吃醋”的例子;当然,有时候或许也不是吃醋,就是觉得一个小孩子对别人那么好,还为此哭鼻子太没“出息”了,于是,大人就会对孩子说:“行了行了!至于和人家那么亲吗?”闺蜜想起小时候,每次姐姐到她家,姐姐走了她都要哭。“都是偷着哭的,哪敢明着哭呀,是会被批评的。”我也想起小时候,我若是与妈妈不喜欢的人表现出亲近,妈妈脸上马上显露的晴雨表。
呵呵!绝非为了翻旧账,而是感到很庆幸,庆幸比起父母来,我们能拥有更多心灵成长的机会,以使得自己能更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感受,使得自己的内心能不断地获取安全感。
如此,我在被儿子晾在一边,与阿姨亲近时,不会失落、嫉妒,亦不会横插一杠或明或暗地进行阻止。我只是,静静地,静静地看着他们互动,那一刻,温暖也好,挫折也罢,是属于他与阿姨间事情。
作为妈妈,静静地呆着这里,看着就足够了。不是我有多宽容,而是我确实知道,我爱儿子,却不是总是一个浓度地爱他,我会在想写作的时候,对写作的兴趣胜过对他;我也会在要上课的时候,对上课的关注胜过对他;我也会在想与朋友聚会聊天的时候,对朋友的热情超过对他……
但不表示爱不在了,我对儿子的爱就在这里,不离不弃;而我也相信,此刻,他对阿姨的喜欢超过对妈妈,但对妈妈爱亦是不离不弃。
安全的爱,就是允许忽明忽暗,忽浓忽淡,因为这再正常不过了,月有盈亏,年有四季,凭什么却要求爱永远是一种状态?更何况,我们都不是彼此生活中唯一的存在,我们又凭什么要求时时刻刻占据对方心中最高位?
然而,多少矛盾是因为爱的争夺而起,但实际上,当你允许爱的通道保持畅通,每个人都可以去体会更多的爱。在爱的世界里,我们要分的不是高低上下,而是要接受这一刻,它是这个状态,那一刻,它是那个状态,但,只要你允许它,看到它,相信它,它便在那里。
作为母亲,我们对孩子爱的状态的允许,就有着更多的意义。你的允许,会给孩子更多自我体验和判断的机会;会让他更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直觉;也会让他更能够学会与不同的人,建立合适的关系。
这些属于他的真实感受和判断,往往也能更好地保护他们自己。
而母亲的横加干涉,却往往会扭曲孩子的判断,他们会因为母亲的一个脸色,收起对某人的喜欢,他们也会因为母亲的一个冷嘲热讽,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渐渐地,孩子会放弃甚至丧失自己的真实判断,进而变成一个时时刻刻看着母亲的指挥棒的孩子,但深爱孩子的母亲啊,谁又能保证,你自己这根指挥棒永远强壮、正确、明智?
既然如此,还是从小就学会将它交到孩子手上,它也许会失误,它也许会受挫,但这就是人生啊,爱与恨,暖与冷,是需要他自己去品味的。而我却更加相信,一个能够自由流淌爱的孩子,他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爱的滋养,也一定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各种爱的界限。
而这些来自不同的人,不同物的爱,也会让他内心更饱满,更强大,他也更具备与人建立亲密感的能力,因为他被允许做他真实的自己,他也会允许别人去做真实的自己;而真实与真实的流动,永远是最动人最深刻最高质量的人际馈赠……
来源:李玲心灵写作 本文已获得授权
凡本号注明“来源:XXX(非本号),本文已获得授权”的所有作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我方已获原作者授权,有权转载使用的其作品,请勿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原作者方有权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