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衣食住行 > 母婴健康 > > 详细内容

开学啦!该如何教孩子认字?

开学啦!孩子们进入校园,开启新篇章。说到认字,下面的感慨,你一定不陌生:“别人家的孩子三岁就能读书看报背唐诗了,真是神童!” 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羡慕嫉妒恨,要知道孩子过早认字并不是好事,甚至可能让孩子出现阅读障碍。

▼ 六岁孩子,见书就晕

小编曾见过一个6岁的孩子,每次翻开书阅读时,他就像一只吓坏了的小白兔,睁着大眼睛,嘴唇颤抖着,看着可怜兮兮的。一个6岁的孩子,为何如此害怕阅读?

原来孩子的妈妈是一位望子成龙的老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把字卡贴满了孩子的房间,希望孩子通过视觉记住文字。只是孩子太小,经常记不住,就算记住也经常犯错。然而这位妈妈不宽容错误,因此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不仅认为自己在阅读方面没有天分,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得小心翼翼。而这一切,都是过早识字造成的。

那么如何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呢?什么时候才是教孩子认字的最佳时机呢?别着急,且听小编我细细道来。

▼ 教认字,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认字本身对孩子有好处。汉字作为音、形、义有机结合的符号,非常有利于刺激宝宝右脑的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又具有重要意义。孩子如果能在6岁以前学会2500个汉字,那将非常有利于提升他的自主阅读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珂也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才能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但是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放。”生活中,很多父母早早的就开始教自己的孩子认字,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教育出一个“天才儿童”。

然而实际上,宝宝能不能认字,取决于很多条件:宝宝是否具备了学习汉字的心理机制;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宝宝的学习规律等都是影响因素,只是很多急于求成的家长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些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3岁以前,孩子的思维方式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如果在这一阶段离开具体事物和动作,抽象地教孩子识字,那么孩子即使能认一些字,也是把文字当成一种图形强行记忆。这种机械记忆不仅会使得孩子很快忘记认识的字,而且会增加孩子大脑的负担。所以,教认字还是遵循宝宝成长规律顺其自然比较好。

3-6岁的时候,正是孩子兴趣广泛、精力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完全可以抓住时机,采取一些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 学一学:教孩子认字有窍门

教孩子认字,除了选择顺其自然,父母就束手无策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大家掌握了教孩子认字的技巧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好地认字。

宝宝认字的条件

宝宝学识字和其感知觉关系密切。文字对宝宝而言就是一个视觉刺激,在宝宝的眼里,认字就跟认图形差不多。其实,汉字本就是象形文字,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图形。如果说宝宝已经能够辩论生、熟人的面孔,或者最复杂的几何图形,并且有一定的专注能力,那么就说明宝宝已经具备了识字的基本条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认识图形的正确率会逐步提高,辨别事物的时间会逐渐变短,认字会越来越快。

宝宝认字的最佳年龄

一般来说,2-3岁的时候,宝宝就可以开始认字了。不过也会有特殊情况,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3岁以后,宝宝的形状知觉会快速发展,之后认字的速度也会相应提高。4岁的时候是宝宝对图形最为敏感的阶段,对象形文字汉字也是如此,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孩子认字是最好的。4岁以后,孩子的认字能力会逐步提升。

教宝宝认字的方法

1.结合实际

结合宝宝喜欢吃的事物、爱玩的玩具、熟悉的亲人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教宝宝认字。比如宝宝喜欢吃鱼,妈妈就可以在鱼的图案旁边写一个“鱼”,并且把“鱼”字的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对应鱼头、鱼肚和鱼尾,那么宝宝很容易就可以认识鱼字了。

2.由易到难

万事开头难,教宝宝认字也是如此,因此父母可以从一些比较简单的古诗入手比如朗朗上口的《鹅鹅鹅》。先学会念,然后结合书本中的图画和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学习,重复多次以后,孩子不仅能够认识古诗中的字,还能够掌握这个学习方法,而且能够在其他阅读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字。

3.寓教于乐

和大人不同,宝宝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基本就是在玩耍。玩耍也是宝宝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玩耍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知识得到增长,社会意识和思想感情得到丰富。因此,父母应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各种各样的游戏吸引宝宝认字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宝宝能够主动学习。

4.循序渐进

童年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童年的经历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深刻的影响。对一个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幼儿,父母需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宽容,陪着孩子反复学习直至孩子真正学会。强迫孩子学习并不是明智的做法,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学习才是正确的方式。

小编唠一唠: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好学,然而教育不仅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更要顺应孩子学习的规律。这就要求父母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准时机,选择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要知道拔苗助长最终伤害的是孩子本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