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颌面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应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MPR及SSD三维重建的50例颌面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50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共发现67处骨折,螺旋CT扫描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可发现80处骨折,遗漏13处,漏诊率16.2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直观、清晰地显示颌面骨骨折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多层螺旋CT;MPR;SSD.
近年来,颌面骨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的复杂,因此准确地判断骨折的部位、类型、形态以及大小、移位等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近年来,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MPR及SSD重建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颌面部骨骨折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方便、直观的影像学资料[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应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MPR及SSD三维重建的50例颌面骨折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50例颌面骨骨折患者,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9~65岁,平均40.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4例,砸伤12例,坠落伤7例,撞伤4例,其他原因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颌面部软组织肿胀、张口困难等。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采用日本东芝公司Astioen4螺旋CT机进行扫描。
扫描参数:层厚1mm,层距1mm,电压140kV,电流120mA,螺距(pitch)1.35∶1,无间隔连续扫描。
1.2.2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包括自眶上缘3cm至下颌骨下缘3cm,扫描结束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法显示(SSD)等技术后处理分析。多平面重组以软组织窗及骨窗分别进行观察,并且进行任意方位成像,天下论文存储相应病变成像最好的图像,重建厚度3mm;表面阴影显示阈值下限在150~250HU,选取切割功能切除多余的部分组织,根据病灶的显示效果任意旋转角度选择最佳的图像存储。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