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以情育人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状况存在差异。有的成绩优异,有的岌岌可危;有的品行端正,有的调皮捣蛋。面对学习差的学生,教师“恨铁不成钢”,批评、补作业、罚抄,不断给学生压力,希望他们能够把学习成绩赶上去,但是日复一日,学生学习成绩并未好转,甚至变得懒散,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面对犯错的学生,老师批评、让写检讨、联系家长,希望学生改过自新,可是事与愿违,学生不但没有端正品行的表现,反而出现了逆反的心理,甚至对老师产生了看法和偏见。
究其好心办坏事的原因,是因为班主任工作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是好的教育方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育人,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一、以情感人,善用“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南风和北风比赛威力,比赛的项目是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一上来就拼命地刮,凛凛寒风刺骨,结果是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此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南风因此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深刻告诉我们: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南风效应”。用爱心去教育比粗暴的训斥更能接近孩子的心,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用心观察,发掘“闪光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在班主任工作中,用心观察,做个有心人,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1、个别肯定学生长处。苏霍姆林斯基说:“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字写得差,但是我从他上交的手工作品和写的文章中了解到,他平时在家很喜欢做手工,还发明了一些小物品。我发现他这一长处后,表扬其手工制作方面的才能,并对他说,只要用心,可以做好每一件事,并要求他每天练字。渐渐地,他的字写得好起来了。有一天,他的妈妈告诉我,他们的话都不愿意听,但是老师叫他练字,他每天都练。
“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当众表扬学生优点。被老师当众表扬是学生的愿望。
每当我看到一个学生的周记或作文写得好时,我就会让学生上台朗读,或用“数码展示台”呈现出来,并给以当众表扬和点评。学生当众受到老师的表扬,内心自然欢喜,提高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3、榜样示范。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 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 那么, 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钢笔字比赛之后,我把一些写得好的以及比上次写得有进步的学生的钢笔字作品贴在了教室墙上的“作品展示”中,给这些学生以表扬和鼓励。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每当一个学生朗读得好时,我就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读。从中使他受到精神上的奖励。
三、以情为基,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1、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和谐师生情。古人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听他的,经常有学生这样说:“我喜欢某某老师,最欢喜听他的话,上他的课了。”作为班主任,让学生喜欢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我们从情感角度出发增强自己人格魅力,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细节关怀,增进师生的情谊。有一次,一个学生发烧了,头很烫。我马上从抽屉里拿出纸杯给他倒上了一杯热水,并给他家长打了电话,把他送回了家里。细心的观察,细节的关怀,可以温暖学生的心。
学校里的饮水机电源线很短,接不上电源,于是我拿来了一块接线板,使学生们在冬天里喝上了热水。
细节关怀,不经意间起到了增进师生情谊的作用。
3、用幽默带给学生快乐,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的语言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带给学生欢乐,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起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在《如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可以使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被动生活变成主动生活,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教师春风化雨般情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营造一个百花齐开放,“花重锦官城”的教育的春天。
-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
- 下一篇:师生关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