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学生 > > 详细内容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城市的经济发展更不会脱离人才的培养而独立存在,同样,京津冀协同发展也需要大量培养人才,尤其是专业素质够硬又熟练运用英语的应用型人才。秦皇岛属于沿海旅游城市,近年来秦皇岛城市旅游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秦皇岛商务环境国际化的进程,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比重也随之增大。同时,秦皇岛的地域优势也加快了商务环境国际化的进程,各种大环境都要当地加快加强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 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前些年,英语在我国一直是个热门专业,我国的英语教育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更大的挑战。多方研究显示,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再仅仅是掌握单一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或是英语人才,而是需要具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各高校积极进行教改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优化,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使得市场经济对英语人才需求趋于多元化,英语已广泛渗透到商务、金融、政治、军事、科教等方面,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多元的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以实现英语的内外双重价值。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益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秦皇岛经济的发展,不能只满足于发展当地的旅游事业,还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因此对与外语有关的商务、管理、培训和旅游等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而高等英语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使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加强秦皇岛地区的高职院校外语教育,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对扩大本地引进外资,促进第三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有利于促进对外交流,便于市场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引进外资、学习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最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 如何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

  随着中关村科技园秦皇岛分园的签约与挂牌,津秦高铁的正式通车,北戴河国际机场的即将投入使用等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出现,秦皇岛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准确定位,突出高职特色,把握高职教育的层次与规格,培养出适应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支撑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高素质英语应用型人才。

  2.1确立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建设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等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服务管理的需要。因此,秦皇岛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应紧紧围绕应用能力培养这一核心,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实力。此外,还应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体现实用性特征的设置,通过加强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认证或技能等级证书,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最后,采取校企合作、理论教学和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总之,高职院校应抓住实用这一原则,注重英语语言在工作中的运用能力,紧密联系经济发展与企业需求来进行。

  建议将秦皇岛高职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了解一定英美国家文化背景,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能够胜任专业领域与涉外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英语人才。

  2.2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教育部一直要求高职教育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对课程设置的内容的转变,作为高职教育,课程应紧跟其“职业”特点,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适合社会需求为指导方针,科学合理地设置高职学生专业课程,重视在专业相关范围内适当开设拓展性课程,开拓学生知识面,并构建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养相结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英语类课程中渗透相关行业的词汇与特定表达方式,使学生一方面掌握英语的普遍知识,同时又能对某一行业的相关英语表达较为熟悉,为其以后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打下基础。建立校企并存,按实际需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提高英语应用人才培养质量。

  2.3改进高职英语教学方法

  长久以来,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应沿用以教师课堂英语知识讲授和学生课下学习为主的传统模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掌握较为牢固,然而实际运用能力较弱,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无法满足其职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应借鉴职场英语理念,改进高职英语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可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始终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所有的授课、互动、实践都以任务为基础,实现在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中,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工作的实战能力,针对英语的特殊性,可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以便于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最后,加强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应该提高教师的素养,加强和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载体,高职院校应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和访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丰富教学经验,从而在进行教学时才能够从社会需求出发,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总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使毕业生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促进秦皇岛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