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空间示例下的教育文化特质研究
博客空间不是简单的网络日志,也不是一个仅为个人发表看法的网络平台,而是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典型性的在线教育媒介。在博客空间示例下建构教育文化,具有两层意义:一是建构具有先进性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具有典型性的教育实践范式,并将优质教育资源呈现于博客空间这样的公用网络平台之上,将优质的教育文化转化为社会学习共同体的开放性、公益性资源,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做出有益尝试;二是建构具有教育文化特质的博客空间,在博客空间中展示学校文化特色和教育活动,尤其是开发教育文化微课程,依托博客空间的即时互动等特性,充分发挥博客空间的在线学习、评价与管理功能,在博客空间平台上建构开放性学习范式,尝试慕课学习形态,让学校教育文化示例于博客空间,进而在博客空间的互动反馈中优化教育文化。据此而确立的博客空间示例下教育文化特质研究,既具有现实的行为价值,又具有前瞻性的深远意义;既具有个体学校的实践价值,又具有教育文化的普适价值。简言其研究目的:一是建一所具有教育文化特质的实验学校,二是建一个教育博客网站,并将二者整合为具有普适价值和推广意义的在线教育范式。
一、“在教育中”“基于教学”“为了学校”的博客文化
博客是网络媒介,在微信、推特等社区网络流行的大数据时代,博客似乎已经落伍,但将一个学校网站上的博客媒介做出“博客空间”这样的在线教育网络平台,需要对博客空间做出文化定位,而这样的文化定位是让博客空间独具教育文化特质的前提,所以博客空间不是一般意义的博客,而是“在教育中”“基于教学”“为了学校”的博客空间。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博客空间”,是充分依据“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理念,突显“以文化人”的教育文化功能,挖掘区域教育文化潜质,建立基于教育文化先进特性的实验学校和具有典型范式的多元虚拟教育共同体,充分展示教育的实践、理念、资源、评价、科研、课程、精神、智慧的在线教育社区。因此,博客空间的建设是基于“在教育中”“基于教学”“为了学校”的文化特性,并结合卓越学校理念的开发和推普,构建具有典型性的虚拟教育空间,研究教育文化的价值引领,着重在德性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文化、学习共同体文化、网络社区文化等方面进行典型性实践研究,在教育文化现象、文化形式、文化载体、文化自觉以及文化引领等方面形成实践性个案示例,以此影响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将优质教育资源回馈于社会。
二、智慧的、精神的、课程的、科研的、评价的空间
教育文化不是单一的学校文化,也不是一元性的校园文化,而是包含教育文化现象、文化形态、文化载体、文化自觉和文化引领的文化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博客空间示例下的教育文化特质研究,正是基于此建构了智慧的、精神的、课程的、科研的、评价的在线教育范式。
从文化现象层面建设虚拟教育文化共同体。其目的是:研究典型性的教育文化个案,并在大数据时代建构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教育博客空间;研究具有普及性、示范性的教育博客空间建设,推广并普及“博客空间”在线教育。虚拟教育文化共同体是实体教育文化共同体的理想化和网络化,如东县实验中学利用网络将上海育鹰学校、浙江丽水实验学校等三所学校建构为“东方丽鹰”卓越教育文化联盟,将特色学校和区域教育文化有机融合,依托博客空间的信息互通与互动,做到资源共享,将教育文化做到最优化。江浙沪“东方丽鹰”卓越教育文化联盟的目标指向为:一是卓越学校建设,主要以如东县实验中学的教育文化呈现为主体,兼顾联盟学校、联谊学校,博采众长,优化教育文化资源。二是卓越学校联盟建设,主要依托“博客空间”建设,统筹友好学校和联谊学校,形成具有典型化的教育文化特质个案。卓越学校众采江、浙、沪、新、青、甘、陕、湘、川教育文化精华,在2014年11月又与美国威廉斯堡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力求教育文化的中西合璧,以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文化差异与教育文化特质共性交融,以教育文化的差异性外显丰富为兼容并蓄的教育文化特质。三是学校教育文化与家庭教育文化、社区教育文化、社会教育文化共融,回馈社会,呈现出智慧的教育文化现象。
从文化形式层面构建教育的德性文化。德性文化构建的第一要义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铸造有精神有灵魂有文化的“全面”的人,精神引领是教育文化特质的核心,在塑造完整的、自然的、社会的、公民的教育中,教师是具有精气神的教师,学生是思想活跃的学生,家长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家长,这是理想的德性文化。博客空间的构建主要是在先进文化的精神引领之下,营造人文教化氛围,借助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全体践行的范式要求,让博客空间成为教育的精神空间。博客空间不仅营造着师德师范的引领氛围,同时也倡导着学生以及家庭的德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以先进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先进文化濡染学生品性,以先进文化辅助学习型家庭建设,惠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惠及家庭教育的科学有效,惠及社会教育整体提升,呈现出精神的教育文化形式。
从文化载体层面建立在线学习课程体系。学校将微教学、微学习和微评价等微型课程引入到博客空间,在开发创新学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借鉴慕课等在线学习网络平台建设,研究校本化的博客空间课程文化,将课程、课堂科学地构建在博客空间平台上,将学校教育课程和学校特色课堂科学构建于一体,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理交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统一于一体,从辅助课堂教学和互补学校教育两大方面建立在线学习课程。辅助课堂教学,即依托博客空间拓宽课堂教学的外延,延伸课堂教学的触角,实现课堂教学的效度,提高教育质量。互补学校教育,即依托博客空间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将隐性教育课程在博客空间显性化,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沟通,科学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优化教育的整体功效,使其呈现为多元化课程的文化载体。
- 上一篇:当代中国教学观念研究评述
- 下一篇:发展平台:课程基地建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