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教育 > > 详细内容

浅析音乐在启智学校儿童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体育与音乐的结合

  音乐对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已为社会和人们普遍认可,并在众多体育活动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体育教学领域里,音乐的运用显得相对不足。我认为,应该更为广泛、深入、系统地在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入音乐,尤其是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教师更应积极引入音乐,让音乐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从而来配合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作为一门艺术,是健与美结合的。音乐则是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感情世界,和体育同样具有健身功能。优美动听的音乐,既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又可以愉悦性情,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与体育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中已逐步被采用.运用音乐,不仅增加了体育课堂活跃的气氛,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音乐可以提高学生智障学生运动的动力,音乐已成为现代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与学的需要将音乐引入体育课堂

  人的情绪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人所在的不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体育课也是如此,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体验,如:紧张、焦虑、烦躁、疲劳等情感体验,而音乐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或消除这些不良的情感体验。

  (一)符合启智学校学生自身的需要

  在特殊学校校园里音乐作为主要的因素融合于各教学学科,尤其是音乐带给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可以让孩子学会体验和正确的情绪表达,可以建立与他人沟通的关系,还可提高学生学习动作的动机,并且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了注意的时间长度,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

  (二)符合教师教学的需要

  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喊口令组织学生练习。队列队形的教学更是如此。为了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教师必须多次重复喊口令。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学生毫无兴趣可言,枯燥乏味,教师也累得口干舌噪。而如果引入音乐,学生只要合着音乐节奏练习,教师在一旁指导就行了。这样不但学生学习有兴趣,教师也轻松了许多,从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引导”上,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音乐导入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音乐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动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产生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对体育感兴趣的人,对比赛消息总是最敏感,他们在观看体育节目或是在现场观看表演时,都会全神贯注的去观看,表现出一种对体育运动强烈的关心。这就是体育兴趣的表现。黑格尔说:“音乐的节拍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所以听音乐时时常不知不觉地跟着打节拍。”例如当我们播放一首热血沸腾的歌曲时,我们感到整个情绪都是高昂的。一首节奏强劲,旋律优美的旋律,总能使人感到力量,激发人的激情,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内部动力。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更主要的是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记忆能力,达到提高练习的效果。音乐的播放增加与环境的互动,空间的转换丰富学生视觉刺激,增进观察与注意力。在体育课的各个部分加入适当的音乐,可使儿童处于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在准备部分及基本部分中的播放节奏雄浑的音乐时,可调动儿童的情绪,使儿童激情百倍。在结束部分播放节奏轻松的音乐时,儿童会处于一种放松的情境中,有利于缓解疲劳。音乐溶于体育教学中,调节了课堂的节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氛围,同时也优化了体育教学。

  (二)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共同发展

  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中,结合音乐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达到缓解压力、释放过剩精力的目的,并使学生建立强烈的信息与荣誉感和达到能够帮助同学也接受同学的帮助,从而不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增进适应能力。音乐不但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手段,也是集音、体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音乐的刺激下,智障儿童在锻炼了身体的同时,又提高了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体育与音乐教育的结合在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健康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三)促进学生运动动力定型的形成

  节奏是运动动作要素之一,通过音乐节奏可以控制和诱导儿童动作的频率和幅度。因此,在有音乐节奏变化的环境中进行运动练习,有利于改善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提高儿童机体的协调能力;同时音乐还有助于让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和思维更加集中,技能练习更具实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用音乐的节奏进行体育教学,有助于儿童正确掌握动作,形成动力定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