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改革的思考
一、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改革,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邓小平同志说:“培养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在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改革。
(二)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改革,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的核心资源,干部队伍素质是决定国家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各级各类干部在国民教育阶段所学的知识已无法满足终身工作的需要,现实中许多干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本领恐慌”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因此,通过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使广大干部真正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民公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三)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改革,是激发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活力的迫切需要
我国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其存在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旱涝保收”、缺乏竞争、动力不足、活力不强等方面。要消除这些弊端,真正激发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活力,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破除制约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发展的机制障碍,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二、我国现行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
目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众多,资源总量不小,但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散。在全国的几千个县市区和不同的部门,平均每所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量相当有限,尤其是县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有的只有6-7个人,1-2名教师,甚至完全没有专职教师,这就很难达到较高的培训质量要求。二是不同区域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投入力度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等硬件配备齐全,同时,发达地区对高素质干部教育培训人才的吸引力较强,有助于打造高水平的管理和教学团队;欠发达地区往往受地方财政能力的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而且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面临现有人才不断流失的压力。三是现有资源利用率不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基层党校一年只办1-2期主体班,培训量很小,师资、设施等各类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严重失衡。
(二)基层党校、行政学院开放度偏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作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的基层党校、行政学院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其所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比较小,导致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党校、行政学院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和政府的直属单位,其生源主要靠组织调训,地域分割明显,“旱涝保收”。 二是党校、行政学院的单位属性决定了其机关化色彩相对浓厚。与普通高校相比,党校、行政学院的自主权较小,受到的各种约束和限制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自身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三是由于缺乏明确且有约束力的评价考核制度,使基层党校、行政学院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僵化局面。既没有正激励,教育培训质量提高了也无法得到更多的财政拨款和其他资源,也没有负激励,教育培训资源严重闲置、质量低下同样不会有“生存”的危险。在2009 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中,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首位的就是“培训走过场,缺乏针对性,不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