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管理 > > 详细内容

影响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一、影响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成因

  就目前而言,主要影响非公有制企业组织发挥其作用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产权私有化以及方便高效的运行机制下,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活动中党组织活动的自主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需要加快创新实现其作用的形式。 一方面,从主观的角度来看,党组织发挥其作用的独立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其拥有权主要为业主,业主拥有其相关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实行的管理方式是“家长”式,这就使业主与党组织之间在某些方面产生了矛盾。在出现的矛盾中,很明显业主的地位占了绝对的优势而党组织的地位却表现的相对较弱,党组织的活动经常是先要与业主进行适当地沟通和交涉,在其沟通交涉的过程中,业主认可和支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组织的活动,也就是说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例如,在业主、员工以及股东这三者的利益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即企业主、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党员三者之间。众所周知,受雇于人一定是要受制于人,大部分的人们都是怕得罪老板而被开除,所以没有足够的胆量为员工的利益去讲话。党组织怎样才能代表职工的利益,怎样才能够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好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党组织发挥其作用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运作方面具有节奏快、效率高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在正常的生产时间范围内员工是不被允许进行和生产经营毫无关系的活动的,而党组织活动的时间并不容易把握。例如一些规模比较小、条件比较简陋的企业,它们不仅没有活动的场所,而且活动经费不多,这样就会导致党组织活动在物质方面缺少保障。然而为了得到支持,有一些个别的党组织会选择退让或者是迁就的态度。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想发挥其作用而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点的前提下,找对发挥其作用的表现形式。

  (二)由于政治淡化倾向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和员工心理状态的影响,党组织在凝聚力、向心力方面面临着挑战。一方面,从员工的心理状态来看,他们中的大部分表现出来的都是对经济的观念较强,与政治相关的观念较弱;具有浓厚的雇用意识而主人意识薄弱等倾向。而另一方面,从党员队伍的心理状态来说,主要表现为五种心理:一是“临时”心理。因为出于临时打工,和自己是否是党员没有什么关系,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说出自己党员的身份。二是“怕亏”心理。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不愿意冒犯老板。三是“埋怨”心理。认为自己给他人打工,寄人篱下,不理解现时的政策,很难把握自身党员作用的定位。四是“无奈”心理。有些党员虽已为党工作多年,但现实生活仍需要靠打工维持,不免造成思想的滑坡。五是“求稳”心理。党员认为在非公企业中自身起到的作用和影响都很小,倒不如简单、实在的给人打工。因为这些心理的存在使党员在非公企业中发挥作用受到了限制。

  (三)由于大部分业主在认识上存在分歧,不能完全支持党组织开展的工作,所以难以保障党组织正常发挥其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需要大多都来自于业主。但是业主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党组织的活动既不配合也不支持。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一是怕监督制约。业主担心如果成立了党组织就会受到党组织的监督和制约。二是怕削弱威信。业主担心一旦成立了党组织,担心员工会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对抗自己。三是怕影响生产。业主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会占用一定的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经费,怕这样一来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四是怕外界干扰。业主担心如果党组织的工作成果很好,会引来很多人参观与学习,因此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一旦组织的不好,上级部门难免要对此进行批评和教育。五是怕政治连累。台资企业中的一些业主担心自己会涉嫌政治,虽然有的同意建立党组织但对其活动并不支持。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对策分析与思考

  在社会不断发展与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而要想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使党组织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就需要我们必须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拓创新思路、与时俱进的工作面貌。

  (一)确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具有私有性质的独特性,所以就决定了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应不同于其它的企业,例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从实践中来看,我们应该将党建工作的出发点或是着力点放在维护上面,一是为了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也就是说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要处理好、协调好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的利益关系,企业应该做到遵纪守法、依法纳税,从而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二是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当企业在对外时,要将自身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帮助企业协调好、处理好各种关系,为企业排除困难,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当企业对内时,要定期、积极的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员工团结凝聚在一起,疏导由于劳资的不同而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从而维护企业安定和谐。三是为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对企业要进行认真地监督,监督企业对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这样一来即使员工的权益受到损害我们都将有理由要求将其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二)正确把握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原则应该遵从“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有利于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有利于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对于工作方法而言,应该将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进行友好的结合,除了要抓住一切机会来充分发挥党组织以及党员在企业活动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外,还要向与之相关的企业主、管理人员或者员工宣传党组织的意愿,从而实现目标同向、行动同向。而在活动方式上面,我们可以借助企业文化活动的载体或者是工会等渠道把独立自主开展的活动和集体组织的活动结合起来。而对于活动的规模而言,主要是以分散的、小型的以及业余的为主,将相对来说较为集中的和比较分散的活动进行恰当灵活的结合,将其活动形式搞活,提高实际效率。在活动的内容上,将党的自身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党员和员工都受到教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