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管理 > > 详细内容

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路径探讨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制造业大国,但与制造业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制造业只有向高端化发展,才能实现由弱变强的根本转变。制造业走向高端,既包括发展制造业中新出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行业,又包括融合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及发展状况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与发展重点

  1.内涵

  高端制造业顾名思义,是指处于制造业产业链高端的研发、生产环节。处于高端环节的制造业企业往往拥有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独特资源,如高端研发人员及其研究专利等。这是从产业链角度给出的定义。而从行业角度来看,高端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行业。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制造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于一流的科技研发和发达的资本市场。

  2.发展原则与重点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应以“技术驱动+人才驱动+产业链占据高端”为出发点;发展原则应为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自主培育与引进发展相结合,市场运作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产业集聚与链条延伸相结合。当前,特别要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坚持“高起点、强联合,全产业链协作”。

  由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一般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可以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当前,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虽然呈下降趋势,但高端装备制造业仍是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关键。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在我国,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领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热点。

  (二)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1.高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央企成为发展主体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正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的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并且,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电力、通讯、铁路等大型成套设备竞争优势明显,对机电出口贡献率超过30%,涌现出三一集团、徐工集团、南车集团等大型装备集团,世界市场占有率均处于高位。央企在制造业领域整体水平近年来也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如在民用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央企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0%。一般来讲,大型国有企业具备资金、政策优势,大都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及大量的研发人员,因而往往通过技术驱动、人才驱动等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通过“技术+资本驱动”,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核心能力显著提升。

  2.区域化集聚发展已成主流,总体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的趋势

  国际经验表明,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当前,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形式。95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2012年数据)的集聚作用进一步显现,正在逐步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认为,目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北京、上海拥有中国最集中且高水平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群,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端装备企业研发、营销和投资的中心,未来还将吸引国内高端装备研发要素的进一步集聚。从环渤海地区来看,北京的发展模式其他地区很难复制,对于多数城市来说,这种优势尚不具备。而围绕其发展的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城市中,青岛属于近年来在高端制造领域形成后发优势的城市,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显著。据统计,青岛产业集聚区产出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近5成。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的南车四方股份、四方庞巴迪两家企业生产的动车已占有全国上线运营动车组的大部分市场,逐步形成以两家企业为龙头、近百家配套企业集聚的“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北船重工、武船重工、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配套企业有齐耀瓦锡兰、海西重机、海西重工等企业;现已形成黄岛船舶海洋工程、即墨女岛船舶及配套等两大优势产业集聚区。

  从中西部地区来看,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更加突出,对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大企业的吸引力增大。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一些地区,跨国公司凭借其资本实力和技术优势,牢牢掌控着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将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向外转移。但与此同时,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新格局,客观上也为我国开放利用全球创新和要素资源,着力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创造了条件”,如成都市承接全球IT产业高端转移就不同于以往,它不是单纯的制造生产转移,而是从前端研发、后端先进制造到末端市场同步推进的过程。截止到2011年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英特尔、德州仪器、富士康、戴尔、联想、IBM、诺基亚、赛门铁克、西门子等一批全球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此外,还有包括国腾、迈普、奥泰、索尔思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成功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