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文:桂东清朝圣旨
近年来,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常有皇宫里官员手捧一卷黄绫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镜头。其实,我们所见的是演出道具。真正见过圣旨的却寥寥无几。
而桂东县档案馆却珍藏着一卷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敕命的圣旨。
圣旨宽31cm,长因残缺仅89cm,钤在圣旨上玉玺印正方形,两枚,规格均为11cm×11cm。圣旨纯白绫,丝质紧密厚实,织工精致。圣旨分别用汉文和满文合壁书写。文字用毛笔书成。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小楷竖写排列,字体端庄隽秀。落款: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钤乾隆玉玺印。满文行款从左至右竖写排列,已缺,只有纤细满文字落款,钤上玉玺印。
该道圣旨为乾隆皇帝诰书:赞泗州天长县(今安徽天长市)知县邓承齐兴清白之风,重民社有功。彰表邓氏父母教子有方,诰赠邓父为“文林郎”(正七品官),母为“孺人”(七品)的荣誉。虽是虚衔,爵位名号不高,但是颁发文书命令的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类似今日中央或国务院行文追认某人为烈士或其它荣誉称号。有趣的是儿子政绩显赫,而已故父母还能获此殊荣。
邓承齐为清朝乾隆年间进士。桂东县大塘乡泉溪村人。任过天长县和信德府钜鹿县(今河北省刑台市巨鹿县)知县。为政谦和逊让、勤政廉洁,是一贤明的清官。
为探究圣旨残缺原因,笔者走访了邓承齐的后人。
年逾九秩高龄的唐满玉是邓世尧(邓承齐的第六代)的遗孀。她介绍:圣旨是丈夫的先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丈夫黄埔军校毕业,国民党员。基于这,家里曾被扣上不好成份。为保存圣旨,东躲西藏,牵肠挂肚,很害怕。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布票紧张,家中被里破烂,有孔无布补。家人只好裁去一截使上,有字,但不认得。余下的前些年交给了县里。 圣旨是皇帝颁发的一种文书,反映了封建皇权制度和官吏制度。桂东珍藏的这卷圣旨尽管残缺,但对于研究清朝的历史、文化、纺织、书法及防伪等提供了珍贵参考依据,其价值远大于圣旨本身所蕴含内容。
- 上一篇:郭名德:桂东有个 “烈士村”
- 下一篇:人民解放军军规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