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网络上的桂东 > > 详细内容

郭名德作品选之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万王城神奇的故事二则

郭名德作品选之民间故事

万王城神奇的故事二则

万王桃李

郭名德 

    万王城四周有全用长条方青石砌成很高的城墙,城的南面和西面,万王为了军事的需要,筑有山寨各一,以防敌兵偷袭。并在城北又修建了一条五里的跑马道,让军士们在跑马道上练习跑马射箭。据说,城中的军士们个个都有百步穿杨的本事,武艺高强,身手不凡。

    南寨,万王让军士们种上几十亩的桃树,西寨,又让军士们种上几十亩的李树。城内街道旁间种桃树和李树。万王还注重环境的优雅,同时也是迷惑敌方的一种策略。当偃兵息鼓的时候,这里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庄园而已。一到春天,成片的桃花和李花盛开,南岭有一片映天彩霞般地桃红,西山有一片冬雪晶莹般的李白,城内桃红李白争相辉映,诗意盎然,风景如画,真可谓是世外桃源。外人根本看不出这里深藏着一个军事基地。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这里的桃李长得非常茂盛,当果实成熟时,桃子果味鲜美,诱人口谗。不亚于王母娘娘寿宴上的仙桃。万王城和谐之风处处展现,个个热情大方,除了用酒食待人外,城内外的桃李果实让人随便采摘饱食。外地人也可去采摘,但只能在这里吃。随吃多少都行。但不能带走或偷摘,否则会望洋兴叹而会迷失归路。曾有人试想带走一些桃子,结果似坠入迷宫,转来转去,仍然回到原来的地方。无法走出神秘的万王城……

    是的,在紧张的烽火年代,万王能以优化环境来缓冲和调节军士们的心态,保存他的战斗力量,也不愧为是一种高明之举。

翠竹扫城
郭名德 

    相传。古时候,万王城田连阡陌,竹木蓊翳。城中分东西南北街,穿插一些小巷。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城旁静静地流过。

    自古至今,很少有人知道万王城的首领万王的师傅是谁。是谁呢?是中华道教鼻祖张三丰。万王城与黄洞羊石的“玉女云环”山不算很远。张三丰常在 “玉女云环”山上进行修炼,如今那山上还留有张三丰用剑劈了个很大的“丰”在一个巨石上,那个怪怪的巨石见证了当时的一切。后来,张三丰又到湖南最高峰齐云山上修炼很长的时间。在史书上均有记载的。

    张三丰移至齐云山修行时,总难免有些怀旧之心。也有人说,神仙也有七情六欲。不过,神仙大多数是重感情的。不知是张三丰是在思念着“玉女”的旧情?还是留恋着那里的青山绿水?还是……总之是熟地难忘。在回返云游“玉女云环”山上时,恰巧遇上万王也在“玉女云环”山上观赏风景。交谈之中,张三丰很赏识万王。张三丰接受了万王的叩拜为师,应允他为入室弟子。由于万王天资聪敏,加上勤学苦练,在修炼兵法的同时又得到了张三丰的真传。治理得城中秩序井然,真正做到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民间盛行着一些神秘文化和一些伪科学的做法。也就是如今在民间所流传的一些游戏和法术,如木方饭桌能自动行走的“九牛推车”,能使蒸饭时一边生一边熟的“雪山水”,医治又呕又泻的“报犯”,医疗跌打损伤的“跌打水”,还有“藏身”、“断血”、“点穴”、“五雷风”、“五雷火”……据说,这些小法术都是万王所传授下来的。

    在当时,也有人认为学这些小法术起不到什么作用。万王为了使大家相信他身怀高超的道法。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之时,他朝着南方,口中念念有词:“起眼望青天,师傅在眼前,头上冒一冒,师傅就会到。天煞归天,地煞归地……”手执金刀,指向天空,施展起道术。只见西边现出一片耀眼的霞光,城边的几株高高的竹子,慢慢地垂下竹身子,自然而然地将街道扫了起来,还真有点神差鬼使。并且打扫得相当仔细,哪怕一个臭脏的暗角也不会放过。一晚的工夫,不管东街、西街、南街、北街都搞得干干净净,像被雨水冲刷了一样。人们躲在门缝中看到万王的法术如此高超,无不拍手称奇,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

    天亮时,全城洁净如洗。竹林全部恢复原状,依然翠叶婆娑,斜影摇风。 “净街扫城”似乎不曾发生。

(民间故事)老庚俩

郭名德作品选之民间故事

郭名德

   

      近月,效妨蒲松龄,来访者,香茶奉饮,希冀故事与之,恭听以共娱,然开怀一笑。今有友人,述其二事,十分有趣。奉与同仁分享。

    从前,齐云山下牛郎村,有同年同月同日生者,两人长大成人后,结义为两老庚。一个住村头,一个住村尾。表面上相交甚好,情同手足。实际上内心各异,有些差距。因两人出世互差一个时辰。村里人把他两分为大老庚和小老庚。

    一天,小老庚在月亮坡上修(除)红薯草,正悉心举锄。突然,不小心踩在了一条呈三角形的铬铁脑(蛇)的身上。吓得小老庚一时不知所措。这蛇约有六尺长,拳头般大小。是蛇中毒性极强的一种。小老庚只好死死地用力踩住,不敢换脚,一换脚怕蛇掉头咬人。不换脚吧,却慢慢支持不住了。这条铬铁脑蛇力很猛,求生本能,极力挣扎,蛇身绕脚,越绕越紧。急得小老庚大声呼救。

    听到求救声,大老庚从远处飞快赶来,替他将蛇打死。救了小老庚一命。

    这几天,村里来了一牛姓的郎中,正愁没毒蛇配药,与一患者疗病。小老庚将铬铁脑卖与他,得银元三块。分一块给大老庚。然说,你不来,其实我也慢慢可以把它打死了。

    大老庚肚里明白,不较其事。

    一年秋后,两老庚一起去江西做生意,途经齐云山侧。小老庚有些内急,叫大老庚先行。小老庚解完大便,随手扯一蔸草抹屁股。谁知草下面埋着一坛银子,他不动声色用茅草盖好。一会儿就追上大老庚。告诉他,自己一身无力,好象得了痧气,打算不去了。大老庚估计他肚子里又在打什么小九九。没勉强他,然一人赶路去了。

    小老庚回到解手的地方,爬开茅草一看,坛中银子不翼而飞。只是一坛十分纯净的清水。此时,炎热的中午,使小老庚感到口渴,端起坛子把水喝了。

    不见银子,小老庚闷闷不乐,慢悠悠往回走,快到大老庚家门口时,突然下起大雨来,天又快黑了,只好在大老庚家过夜。庚嫂把洁净的好铺陈给他。半夜,小老庚腹部叽哩咕噜,想上茅厕,一坐起来还没下床,忍不住全泻了出来,弄得一床臭气薰天的粪便。睡也睡不成了,偷偷地穿上衣服轻轻地掩上门,一人摸黑走了。

    次日早晨。庚嫂把饭做好,等小老庚吃早饭,菜饭快凉了,还未见小老庚起床,就叫她崽去喊他,喊了几声也没人应,遂推开门而进。屋里没见半个人影,却见床上满床白花花耀眼的银子。庚嫂也走来一看,那来的这么多银子啊。百思不得其解。马上叫她崽去小老庚家。说“你庚叔在家,你得叫他立刻随你来。不在……”

    小孩子一口气跑到他家。恰巧小老庚在家和几个人打刁术。看到庚侄来了,很不好意思。硬着头皮随小孩子返回。到了门口,不敢进屋,怕庚嫂奚落自己。真的,你看庚嫂出来二话没说,直拉他进入房中。

    吓得小老庚心中发慌。但进入房中一看,傻了,床上尽是银子。跟他在解手时看到坛子里的银子是一模一样的。

    庚嫂寻问他是回什么事。小老庚一五一十地道出了昨日在路上所发生的事情。庚嫂听后毫不思索地说:“老庚,既然如此,这外财我不能一个人独得,应该分还一半给你。”小老庚听庚嫂慷慨陈言,思前想后,真有点无地自容。

    半月之后,大老庚做生意回来了,闻听此事,连连称赞媳妇做得对。但是,从此以后,大老庚与小老庚少了许多来往。

    是的。古往今来,社会上总会有些如“小老庚”一样的小人,平时和你称兄道弟。一旦遇到利益,什么朋情、义气均会荡然无存。自私的心理和贪婪的心肠,亦为世人所唾弃。


桂花智杀“哎哟”鬼

郭名德 

郭名德作品选之民间故事

  

相传,在桂东县普乐的一个小峒里,住着一户牛姓人家,家中四口,老人与三个女儿。大女二十二,曰桃花;二女二十,曰梨花;三女十八,曰桂花。三个女儿长得婷婷玉立,貌似天仙。牛老汉六十二了,因家中贫穷,四十才成家。牛老伴一口气生下了三个千金。可惜不久。患病辞世而去。

    牛老汉含辛茹苦把三个女儿拖扯大,这几年,来求亲者络绎不绝,托媒人把门槛踩得溜光光的。三个女儿不想早早地出嫁。多想帮自己的阿爸做点事。

    秋收刚结束,牛老汉想搞些茅柴过冬。“好久冒到介一山,枫叶红来松树青,挖完番薯来斫柴,农民一世冒清闲。”唱着山歌,带上柴刀去南口山斫柴。

    南口山上能观到整个沙田全景。远远望去像一幅山水美图甚是好看。牛老汉好久没到这座山上来了,边斫柴边瞧望沙田这边有没有什么变化?一不小心,柴刀碰到了手指上,顿时鲜血直流。痛得情不自禁地喊了声“哎哟”。这一喊,可不得了,这山上藏着一个“哎哟”鬼。听到牛老汉喊,一跳就出来了,冲着牛老汉说:“你喊我做什么?”

    牛老汉浑身发抖地说:“我……我没喊你呀。”

   “我老子的大名就是‘哎哟’,你在这里不是喊我,你是喊那个?你说,你不说,我要搞死你!”吓得牛老汉赶紧求饶。“哎哟”鬼看了看牛老汉,心想这不是家中有三个仙女般女儿的牛老汉吗?然后,“哎哟”鬼慢慢地说:“你要我饶你的命可以,你得让你大女儿给我做老婆。”

    牛老汉听人说过“哎哟”鬼有一种法水,点一点在人的身上,人马上就会死去。没有办法,只好让“哎哟”鬼把大女儿桃花领走了。

     过了二天,“哎哟”鬼又来了,说要娶牛老汉的二女儿梨花。三个人哭得很伤心。知道大女儿在那,会不从“哎哟”鬼而自尽了。没办法,这样梨花又被“哎哟”鬼要走了。

    二女儿走后,牛老汉知道“哎哟”鬼很快还会来打他三女儿的主意。牛老汉一定要三女儿桂花远走高飞,逃往他乡避难。可是桂花死活不肯,发誓要除掉这个害人精“哎哟”鬼。一定要为二个姐姐报仇雪恨,为民除害。

    果然,次日“哎哟”鬼又来了,向牛老汉要他的桂花做妻子。“哎哟”鬼来了,桂花忍着心中的悲痛,表面上还显得挺高兴的,似攀上了一门高亲。一直随着“哎哟”鬼来到了“石磨洞”。当晚成亲,桂花一杯杯地与“哎哟”鬼劝酒。“哎哟”鬼想到把牛老汉最漂亮的三女儿已弄到了手,又是那么温柔又是那么可亲可爱。不是像那二个烈女,没上床就归西了。“哎哟”鬼在桂花殷勤敬酒中,自己不知不觉地就喝醉了,

    这时,桂花还娇里娇气地躺在“哎哟”鬼身上。和风细雨地说“郎君,你如果是真心地爱我。就把你的法术告诉我,好吗?”

   “哎哟”鬼见桂花万种风情对自己,早被桂花的音容笑貌迷得神魂颠倒了。“哎哟”鬼醉眼蒙胧地从两边口袋里拿出两瓶法水出来。一瓶是红颜色法水;一瓶是黄颜色法水。

    “我没什么法术,主要是这两瓶法水起作用。一次我到齐云山上看到张三丰练功,趁他不注意我偷偷地把他配制的二瓶‘生死法水’盗了过来。我一般是在左口袋放红色的生法水,滴一滴在死人身上即刻就能复生;右口袋放黄色死法水,滴一滴在生人身上,这人很快就会死亡。灵验得很。” “哎哟”鬼说。

     桂花假装一惊说:“你不小心如果滴了一滴死法水在你自己身上,那不是你也会死去啊。”“不会的,我是鬼,这两种法水对于我来说,一点都不能发生效力,我们鬼呀,最怕的是人用桃树做的剑。”说完,“哎哟”鬼一会鼾声大作就睡着了。

    桂花在“石磨洞”不远的地方,用柴刀斫了一支粗壮的桃树枝。很快就做了一把三尺长的桃树剑。看到睡得死猪一样的“哎哟”鬼。想起被“哎哟”鬼害死的二个姐姐。复仇的怒火仿佛从眼睛中喷出。桂花把桃树剑用力朝“哎哟”鬼的胸口刺了进去。只听到一声怪叫,“哎哟”鬼瞬间化成了几根白骨头。

    桂花立即从地上捡起那瓶红色的法水,把红色的法水滴在了桃花和梨花二位姐姐身上,一会,二人同时地从地上坐了起来。桂花笑了,她告诉了二位姐姐刚才发生的事情。然后,桂花、桃花、梨花三姐妹又回到了牛老汉身边。

    牛老汉看到三个女儿一齐回来了,高兴得不相信眼前的现实。还真佩服三女儿桂花的聪明才智。这时,牛老汉站在门口。向着山野,他拉长声音又唱起了山歌:天有眼来天报拆(裂),害人最终害自家,不怕你有生死水,桂花有剑斩妖魔……

凤凰山下泉酒井
郭名德

    南国秀美的桂东,有无数条清泉。齐云山上甘露泉;仙缘桥下相思泉;八面山中虎啸泉……丛山沟壑的山泉水,在山崖上夜月的辉映下,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无数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那是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

     我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对泉水感上了兴趣?也许是小时候吧,是山泉的美丽和魅力诱惑了我。

    凤凰山下有一口泉水井,我不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它有一个寓意深刻的传说。走近了它。

    水井旁有几株硕大的桂花树和几株撑天的四季常青相思树,到了秋季满树挂满了小红果。不远,是一片古松树林,劲干虬枝,翠荫敞天。此处常有凤凰来临栖息,故名凤凰山。

     相传,一年暑月,在湖南最高峰的齐云山上修炼道法的张三丰,前往万王城看望心仪已久的玉女。路过此地。骄阳似火的晌午,晒得张三丰口中很干渴。恰巧对面路上来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手提锡壶,打着红伞朝这头走来。张三丰瞄到了她手中的壶子。心想这壶中非水即酒,却不知能否弄来解解口中之渴。

    “表嫂,你去走人家吗?”张三丰上前搭讪。

    女子答道“是呀。”

    张三丰装傻又问“你壶中是什么呀?”

    “是酒呀。”女子见是个外地人。反问道“怎么啦?”

     张三丰说,“没什么,我口渴得很,能给我喝一口吗?”

     这女子很贤慧,“可以呀。”边说边把酒壶给了张三丰。张三丰叽哩咕嘟一下子就把酒喝光了。把这空酒壶还给女子。

   “对不起,大口渴了,表嫂你做的桂花酒又甜又香。喝起来真舒服,可不知不觉把你的喝光了。真是对不起……哦,这下可怎么办呢?”

   “不要紧,我回家再打一壶来就是了。”说着,转身便往回走。

    这时,张三丰发现就在不远有一口水井。走上去放下了三个酒糟在井里,立见变成了一井的水酒。然马上喊道“表嫂不要走,快点回来,不用回家打酒了……”

    女子又转了回来,张三丰说:“我看到那里水井中酒气冲天,可能是一井酒,你快去井中舀吧。”女子走到井边上,浓郁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一看,一尝。真是一井桂花酒。

    很快,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凤凰山下的泉水变成了酒了。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这泉酒不断涌来,任凭村里人怎么舀,酒从来没干过。

     十年之后,张三丰在珠山仙女寺不远的天池中洗澡回来,又从凤凰山路过,在路上碰到另一位女子,担着一担酒,朝家中走去。“表嫂,这井中的酒好不好喝,香不香,甜不甜?”张三丰上前问她。

    谁知,这女子不大高兴地说,“水酒甜是好甜,香也很香,就是我家里的猪婆冒酒糟吃。”张三丰心中一惊,一眼看上去这女子长得不是蛮差,打扮也挺妖艳,她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这个女子也大贪得无厌了吧。真是知人知面难知心啊。

    张三丰走到井中将那三个酒糟徐徐捞起,用手指在水井旁的石板上,写了几行字,入石三分,深似刀凿。字曰:

   “天高不算高,人心高又高;井水变为酒,还嫌猪婆冒酒糟。”

    从此,这水井中没有了香甜的水酒,人们看了井旁石板上张三丰写下的几句话,只能是一声叹息。

    井旁的几株古树见证过一切。我抚摸着井栏,没发现多少周围历史变迁的遗痕。这时,就使人悟出了一个什么?诚然,在人世间,总有一杆无形的称,是它主宰着万事万物的平衡。一个人的心境由自己去造就。故而,从这传说中可以充分说明,为人者凡有大贪,便有大失……

金 不 换
郭名德

   

     浩浩荡荡的沤江,流经美丽的普乐乡,在杨岭与小江交界处的沤水上,有二座桥,二桥相距不到百来米远,美名曰“双龙卧波”。上座是石桥,可令车辆往返。下座是木桥,亦称油罗口桥,是江南享有盛誉的亭楼式风雨桥。这一带人逢墟在这桥上。诚然,以这种独特方式在桥上逢墟的集市,中国还恐怕不多。之所以二省五县的商贾,慕名前来这里,赶逢墟市。

    相传清代,在油罗口桥不远有一金姓农家。中年得子,喜气洋洋。取名金不换。一晃十五年,金不换长得相貌堂堂,身体结实。但从小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自认为是家中独苗子,天天睡到茶时午饭才起床,享尽天皇老子的福。

    为了生计,父亲在外打工,多在江湖少在家。金不换越大越不象话,除了贪玩,还到处惹事生非。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天天有人前来上门告状。气得金母无可奈何,只得天天背人唉声叹气。

    当金不换到了十八岁,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金父忍无可忍将其赶出家门。临行时,给了一些银子作盘缠,让他往外地谋生。可金不换一别,杳无音信,有如蒸发了一样。

    一晃十几年。金父夫妻一天天变老,真是岁月不饶人啊,自从金不换走后,二位老人心中总闷闷不乐,从来没得到过什么欢喜的事情。人心可是肉长的,金父金母怎能不思念自己的儿子呢?

    一年,金母思念过度,患病辞世而去。年老体衰的金父,如今打工也无人要了。断绝正常的收入,家中渐渐就揭不开锅。无奈,只好带上打狗棍和一个烂饭碗流落他乡,沿途乞讨。

    金父走呀,讨呀。讨呀,走呀。不知走了多少个日子。一天,他乞讨到了乐昌镇。讨饭竟讨到了自己儿子的家门口。

    原来,金不换用完了所带银两,来到了一个小镇——乐昌镇。无一技之长的金不换领教了谋生的艰难。后来,为了生存,什么也不懂的他,一切从头学起,事事留心,一点一点虚心地向社会学东西。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慢慢地有了一些积蓄,就在乐昌镇开起了一个小饭店,这样一来,又娶到了妻子。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可谓算成家立业了。

    金不换听到讨乞声,很浓重的湖南桂东尾音。一定是家乡人来了,就让衣衫褴褛的他进屋来。十几年岁月的侵蚀,使父子容颜发生很大的变化,已经判若他人。金不换问清楚了老人的一些情况。完全证实了面前确确实实是自己的父亲。吃饭时,但金不换一定要对方坐上席,却一直没说出自己就是他的儿子。金父感到好奇怪。

    饭后,金不换抱来一个陶瓷酒坛,放在客厅中央,然拿来二根二尺多长的一粗一细的茶籽树枝。一定要金父帮他来做一个试验,也就是将二根茶子树枝用手揄(育音,用力弯曲的意思)成圆形,一根一根地放进酒坛里面去。

    开始这根细的树枝,金父毫不费力地一下子就揄圆了,很容易地放进酒坛去了。可这条略粗茶籽树枝在他手中,任凭他使尽全身力气,无论如何也不能揄圆。弄得满头大汗,十分不好意思。

    这时,金不换说,你老人家不要揄了,这粗茶籽树你根本揄不圆了。因为这根茶籽树枝已经长大,要揄圆是很极难的事情。

    哦,你老人家仔细看看我,我就是你那个不听话的儿子啊。

    金不换说着说着,喉咙似乎哽住了。眼泪也快流出来了。

    金不换顿顿说,其实,我是想通过这个试验,来说明我们世界上的人,也完全是一样的。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开始慢慢育(揄),不要去溺爱他。宠爱他。要拿出些时间来陪伴他,教他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学会做人……这样,这小孩子才能成气候;否则,一旦等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你再来育(调教)也就难了。

    金父这才猛醒过来,认为儿子说得很对。嘴中哝哝地说:“ 真是‘小时不去揄(育),大时长成竹’啊。”

乡下奇闻“放栋梁”
郭名德 

    从前,齐云山下的牛郎村一人盖新房。言在今天放栋梁,挑了个黄道吉日,因此,东道准备了很多小红包。发给当时在场的人,见者有份。

     但这东道想标新立异,与他人新房上栋梁里发红包不同,除了小红包外,还特别准备了一个大红包。所有几十个小红包里面的钱加起来和这个大红包里面的钱一样多。那么,这个大红包给谁呢?是给木工师傅?还是给泥工师傅?他说,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师傅与徒弟……不论是谁。只要是说中了我心中想要的那一句话,这个大红包就给他。

    新房前有一个土坪,放着根栋梁,上贴红纸:上梁大吉、紫气东来、世代兴隆……等吉利语,正中系一束红绸布。立柱分别贴着“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三阳日照平安宅,五福星临吉庆门”等对联。还准备了一面镜子、一把剪刀挂在屋檐下,以镇邪。

    “噼呖叭喇……”,响起了鞭炮。“上栋梁罗,上栋梁罗”小孩子叫了起来。东道主点燃香柱拜祭。牛遇草高呼:“上栋梁啊,大吉大利!”牛遇草和几个人抬着一条中间包有红布的栋梁,放上了新屋墙上最顶端。牛遇草把酒斟在梁上,马上唱起上梁歌:

    “日出东方一点红,东道请在华堂中。

    金盆玉杯迎神仙,富贵荣华万万年……”

    这时鞭炮响得更加热闹了。东道开始给每个人发红包。大家说了些恭喜东道的好话。有人说:“恭喜发人发财”;有人说:“万事如意”;还有人说:“世代兴隆”……大家捡天下最好的恭贺语说,就是没人得到他的大红包。他要一句什么话?

    没人知道。他也没告诉任何人。由天心意已定,这靠用巧合来讨个好兆头的。这东道没得到他想要的一句好话,心中有些闷闷不乐,在自己的新屋前来回走动。

    栋梁放好了,要用一片瓦椽上钉上竹钉子将栋梁固定好。牛遇草正在钉竹钉,看到东道有些象“失魂人”一样,感到很有趣。一下不小心铁锤走偏了,重重地锤在手指上,痛得牛遇草大叫起来,“哎哟哟,钉到棺材钉了!”一看,这个手指全紫了血。

    大家都在为牛遇草随口说了不吉利的话而在掐汗。可是东道听到牛遇草这句话,象吃了兴奋剂一样,大叫起来,“说得好!说得好!我要的就是这句话。”大家正在迷迷惑惑,他双手把大红包递给了牛遇草。然后转身对大家说:“我盖房子就是要这三个字,‘棺、材、钉’多好啊,有官、有财、有丁。比什么都好。好兆头!好兆头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