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志、广播影视》桂 东 电 视
《郴州市志、广播影视》
桂 东 电 视
一、电视设备与传播技术
一、电视差转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市的电视事业从起步开始逐步跨入了发展时期。桂东县于1979年8月决定筹建电视差转台,开始电视事业建设。电视台选址的有关工作由县广播事业管理局负责。随后,县广播局即派出技术人员在县城周边堪测。经反复多次选点、测量、筛选数据进行比对。最后各项质量参数集中到了猴子岭这个点上。猴子岭,位于黄洞乡(公社)羊社(村)大队,海拔1802M,距县城直线距离为7.21KM,路程为30KM,收视和差转信号强度符合国家标准。经县广播局初定后报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确定差转台台址在猴子岭。随后,成立了桂东县电视差转台建设指挥部、县广播局负责差转台的具体建设事项,并开始施工。1980年9月25日主体工程竣工。后因冰雪严重损坏,经整修完善后,于1981年10月正式差转播出。差转台安装1台10瓦发射功率差转机。接受长沙跳马台电视信号,转播省电视台节目,发射频道8。1983年新增一台发射功率50瓦差转机,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差转台覆盖人口56335人,全县覆盖率为38%。1985年,经批准,将县差转台搬迁到增口乡与城关镇交界的鹅公界海拔1320m的山顶上。搬迁工程于1987年建成。一部50W发射功率差转机差转中央电视台节目,一部50W差转机差转湖南电视台节目,不久,省广电局赠送桂东县一部300瓦发射功率差转机,差转湖南电视台节目。2008年,国家为解决山区群众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赠送桂东2台300W发射功率的差转机,目前,全县差转覆盖率达53%,一部300瓦差转机发送调频广播,覆盖全县范围。
为解决桂东县重峦叠嶂、沟壑纵横,电视信号传递困难,有相当部分群众看不到电视的问题,县采取“小功率、多布点、多级差转、综合覆盖”的方针,鼓励乡镇自办差转台。1985年,寨前乡率先建起了乡安装差转机差转电视节目。到1986年底,全县先后有10个乡安装了总功率93瓦的差转机,差转电视节目,覆盖全部乡镇人口,覆盖人口128900人,占总人口85%。但由于差转机都是建于高山顶上,交通困难,供电困难,维修困难,经费来源困难,随着有线电视发展,卫星电视地面直接接收等,乡差转台到1995年后,逐渐停止了差转工作。
二、无线电视
为更好地解决贫困山区群众收看好广播电视,桂东广播电视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项目,该项目采用有线传输、差转覆盖、地面卫星接收等多种方式实施。2008年第一期工程除国家无偿提供2台300W差转机外,无偿提供了1565套地面卫星广播电视设备,县局按照项目计划,如期将所有设备组织发放,安装到了农户,现在全部都已经正常使用,质量效果良好,群众非常满意。
自80年代后期,地面卫星接收设备较广泛使用,特别是到90年代中期,技术更加先进造价更加低廉,许多群众都乐意花200元钱买一个使用,即经济又实惠。可群众又不愿意办理许可手续,购买设备后,自行安装使用。除开始有几户群众办理许可手续外,全县还在使用的几千套地面卫星广播电视设施绝大多数是属于违规使用。县里曾经组织相关单位多次进行了整治,但效果不够理想。
三、有线电视
1992年底,为提高电视收视质量,丰富城区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加电视频道节目,桂东县开始城区有线电视建设。建立地面卫星接收站,架设主干线和支干线35公里,转播电视节目15套,当年有线电视用户入户达1600户,此后城区用户逐步发展扩大,到2008年底,已达到6000余户,转播电视已达到40套,2006年5月,桂东县城区有线电视接入省、市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完成省市县有线电视联网,实现了新的跨跃。
随着县城开通有线电视,加上乡电视差转台逐渐不能正常差转电视节目,许多条件较好,人口相对较集中的乡、村在县广电局的技术支持下,也逐步发展当地有线电视,从94年到97年底,全县农村建有卫视地面接收站70座,有线电视用户4000余户。
1999年初,为扩展线电视传输网,稳定农村有线电视用户,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事业,根据农村有线电视运行管理上的原因,用户正大量减少,有些网络已无法运行的实际情况,桂东县决定对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实行县乡联网。根据平等协商,双方同意的原则,逐步将农村有线网络收归县广电局统一管理。桂东县广电局根据县委、县政府联网的精神,一个一个卫视地面接收站协商,逐个落实收归的各项事宜。一面开展县乡联网光缆专线的架设,改造机房及播出设备。到2006年比较顺利完成了县乡联网收归的各项工作。全县农村有线广播网络、用户全部收归县广电局营运、管理。在县乡联网中,架设县到乡主干光缆150余公里,乡到村光缆60余公里,光缆里程达210余公里,电缆里程1500公里,2001年购置一台100WMMPS微波多路发射机,安装在差转台,转播郴州电视台节目,到2006年实现,省市县有线电视联网后,停止转播。到2008年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7000余户,加上城区用户,共有用户13000余户。一个无线接收、差转转播,有线传输多种传输方式的广播电视网络已初步建成。
根据中央、省、市精神,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已有序开展,桂东有线电视网络与省广电传媒合作,到2008年10月底已完成资产评估、商务谈判,完成双方合作意愿的有关报告上报,待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
二、桂东县电视频道节目
桂东县电视转播频道节目,差转的节目为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的节目。有线电视开始时转15个频道节目,1999年,实现县乡有线电视联网后,对有线电视传输进行扩容,节目增加到20套,含中央电视台3、5、6、8套加密电视。2006年实现省市县有线电视联网后,除转播省市网络传输节目外,仍保留县网原转播的节目,转播的节目达到了40套。
桂东电视自办节目,在公共频道播出,播出桂东新闻,专题和观众喜欢的电视剧、广告等节目。2009年4月购置设备,开通了图文信息频道播出。
三、管 理
一、业务管理
(一)宣传管理。新闻宣传接受中共桂东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真实的原则,坚持新闻宣传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局下设新闻部和总编室对日常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新闻宣传内容实行责任编辑、新闻部领导,局分管领导审稿的三审制,重要新闻宣传内容,重大事件报道,社会关注的热点报道送县委领导审阅把关。
(二)事业技术管理。桂东县广播电视局设有广播电视技术部,负责对广播电视技术工作的管理和对乡镇广播站的业务指导,技术职称的评聘的初审、上报等工作。
(三)计划财务管理。桂东广电局列入了县财政综合预算单位,设立了财务报帐员、政府采购联络员。按国家财经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局设立了计财股。负责局全部收入的收交和上缴县财政的工作,负责局日常开支的支取报账工作和设备、物质的采购工作,对局全部财务开支进行监督管理。
(四)综合与档案管理。综合和档案管理由局办公室负责。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法规和县档案局规定进行,局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交县档案局整卷,按规定时限交县档案馆保管。期限外的由局保管。
(五)人事管理。局招工进人,调入调出等人事工作均参照公务员管理规定由县人事部门管理。局对人员岗位调整等事项进行管理,股室长由局报县委宣传部同意后任命。工资待遇按参管单位的规定执行,工资调整、变动、套改等申报工作由局计财股负责。
(六)广告管理。广告播出内容、手续由业主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广告部门负责播出,对不符合规定的广告不予播出。广告管理在局里归口社管股,局里安排副职分管。
二、社会管理与稽查
(一)广播电视播出管理。广播电视播出频道播出、变更、初审、审批手续由广播局社管股办理,并对播出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超越审批范围,擅自进行变更,扩大的行为进行处理。
(二)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由社管股管理。卫视地面接收设施,国家实行许可证制度,桂东县是贫困山区,群众居住非常分散,有线电视难于覆盖,且要交纳收视费用,差转的节目较少,国家无偿提供设备一时难以满足需要。群众就自行购买设施。但又不愿意办理审批手续,擅自使用的现象比较严重。社管股于2000年、2003年、2005年组织了多次集中活动进行清理纠正,但因涉及的是农民个人利益,涉及面广、清理过后,又继续使用,与清理工作玩起捉迷藏,所以效果都不大理想,擅自使用卫视地面设施现象呈蔓延态势,且治理难度很大。
(三)广播电视稽查队。县广电局设立稽查队。与社管股合署办公。二块牌子一套人马。主要任务是维护有线电视收视秩序。自成立以来,开展对私拉乱接损毁有线电视设施等现象治理整顿,对拖欠、拒缴收视费用的行为进行处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一篇:《郴州市志.广播影视》桂 东 广 播
- 下一篇:《桂东县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