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春-教师出身的农运领导人
张际春故居,位于湖南省宜章县笆篱堡(现为天塘乡)谢家村。
张际春,1900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宜章县笆篱堡(现为天塘乡)谢家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1902年秋瘟疫流行,两个哥哥染病因无钱医治,先后夭亡。
张际春6岁入私塾就读,12岁进入永福初级小学,17岁考入县立阁邑高等小学。这期间,常因学费无着而辍学。
阁邑高小是一所比较进步的学校,张际春在这里受益匪浅。进步知识分子李文香在校任国文和历史教员,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张际春聚精会神地听李文香讲述张角、黄巢、宋江、方腊、李自成、洪秀全等历代农民起义领袖的故事。他从李文香那里懂得“这些起义是顺应人民的正义行动”,懂得“革命”两字的深刻含义,从中受到政治启蒙,萌发了改造社会的理想。
张际春20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就读。在这所湘南学生革命的摇篮里,他阅读了邓中夏等人领导五四运动的有关资料,阅读了《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从中吸取精神力量。
1922年4月的一天,衡阳省立三师的校园里,人声鼎沸。一位年轻的革命者——毛泽东挺立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作《关于社会主义》的演讲。那铿锵有力的话音,如同惊天春雷,划破了布满阴霾的长空:要改造社会必须有正确、远大的理想,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才是实现这种伟大理想的唯一道路。我们青年人应该为实现这种伟大理想而奋斗……
毛泽东的演说,激起了在台下听讲的张际春强烈的思想共鸣。他下定决心,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理想。从此,他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1923年,第三师范的地下党组织发动了驱逐反动校长刘志远的斗争。张际春等进步学生组成“请愿团”,到长沙找省教育司交涉。特派员梁铸球气势汹汹来到衡阳,勾结当地军事当局,武装弹压“驱刘派”学生,张贴布告,开除了53名学生的学籍。反动派的无耻行径,激起了革命师生的更大义愤。张际春等“请愿团”成员,带着全体师生的抗议和要求,直奔长沙找湖南省当局请愿。斗争得到了水口山和安源煤矿工会组织的支持,以进步师生的胜利和反动势力的退让而告结束。张际春亲身体验到了斗争的艰辛和胜利的喜悦。
张际春于1925年夏从三师毕业返回宜章。时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工农运动逐步发展,他一面在家乡小学任教,一面积极从事农民革命运动,在笆篱堡组建了国民党区党部,自任常务委员。接着,发起成立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和农民夜校,进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打倒北洋军阀,反对苛捐杂税和打击封建势力的斗争。
1926年11月,张际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担任新改组的宜章县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和中共女子师范学校党小组长,从事学生运动和教师联合会工作,并在共产党主办的宜章县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政治课程。
蒋介石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反革命逆流波及宜章。敌人在宜章各地捕杀共产党人和农运骨干。4月30日夜间,敌军邝镜明、胡风璋率部袭击宜章县城,围攻农民自卫军总部及县委书记住地——县立中学。张际春与农军一起仓促奋战突围。宜章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遭到通缉的张际春,在笆篱堡地区坚持地下斗争。
湘南起义旧址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从粤北进入宜章,举行年关暴动,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张际春遵照党的指示,立即在笆篱堡等地发动农民暴动,策动民团倒戈,打击敌人。朱、陈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后,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建立苏维埃政权,很快恢复了县工会、农会和农民自卫军等组织。张际春担任中共宜章县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兼县农民协会秘书长,参与了宜章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的组建工作。
张际春一面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一面动员农民武装配合革命军在乐昌的坪石、临武的水东、宜章的大黄家、黄沙堡和观音寺等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3月,蒋介石调重兵对湘南起义地区进行南北夹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张际春随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三师,向井冈山地区转移,4月下旬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从此,张际春投入了创立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 |
|
- 上一篇:张际春-红军的政治工作者
- 下一篇:萧新槐-严格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