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井冈山上“彭家将”

以碕石儿女为骨干的宜章独立营,在肖克、龚阶、李赐凡率领下,经骑田岭、五盖山向井冈山方向转移。1928年4月20日,途经资兴县龙溪洞,与毛泽东率领来接应湘南起义队伍的井冈山部队会合,成为第一支与毛泽东部会师的湘南起义队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三支力量在井冈山会师后,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第四军。在庆祝会师大会上,彭琦和胡世俭表演了双簧相声,彭儒跳起了优美的“葡萄仙子舞”。原碕石农军被编为红四军二十九团二营七连,连长肖克,党代表彭晒。彭暌、彭琦、彭严都担任连党代表。碕石村共有160多人投入了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井冈山会师后不久,湘赣敌人即向红军大举围剿。为反击敌人,二十九团奉命打头阵。肖克、彭晒率七连一个冲锋即抢占黄坳街口附近山头,接着与全团一起冲垮敌阵,缴枪60多支,取得朱毛会师后红军第一场战斗的胜利,打出了军威。

1928年端午节,红军在七溪岭与强敌决战,二十九团独当一面坚守新七溪岭。肖克连敢打敢拼,有多名碕石战士英勇牺牲。肖克连长脚负重伤,彭振雁排长冒着枪林弹雨把肖克背下。吴仲廉、彭儒怀揣手榴弹在阵地前向敌人喊话,以宣传攻势配合火力攻势。最后,红军全歼敌杨池生、杨如轩两个精锐团,取得井冈山时期最大的胜利——龙源口大捷。彭儒和宣传队员高兴地唱道:“不费红军三分力,吃掉江西两只羊(杨)。”

井冈山上,来自碕石的这群男女青年,能文能武,打仗是英雄,宣传是骨干,做群众工作是模范,在军中极为活跃,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斗群体。广大红军将士和井冈山的群众,都称他(她)们为“彭家将”。

还在湘南起义时期,这群碕石儿女就因革命坚决,表现出色,“彭家将”的美称早已广泛流传,名震湘南。

原红二十九团党代表龚楚在《我与红军》中回忆:

“碕石彭家出了不少领导骨干……当时参加工作而起了领导作用的彭氏姊妹因工作最积极,故在红四军中有‘彭家将’称号。‘彭家将’都是衡阳第三师范的毕业生,也是中共党员或青年团员,参加红军后,对工作积极而热情,意志坚定,对于军队的政治工作影响很大。”

“彭家将”在井冈山编唱的歌谣家喻户晓:

红米饭、南瓜汤,紫茄子、喷喷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天当房来地作床,娶个月亮进洞房;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

哪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彭家将”艰苦奋战,功勋卓著,有的成为党和红军中的重要领导人。有30多人先后为保卫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英勇献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