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所属观院大全
唐代至清代,郴县建有苏仙下观、中观、上观和橘井观、成仙观、露仙观、花林观、全真观,高仙观。
资兴建有昭德观,五通祠。
安仁建有崇真观、北辰观、仙山观、大坪观、道堂观、崇明观、祖下堂观,老君观、南云观、三元宫。
永兴建有龙华观、列仙观、时兴观、真武观、昭德观、雷坛观、苏仙观、崇真观、鹿观、琼林观、洞元观。
桂东建有紫霞观。
汝城建有延生观、九仙观。
宜章迎有景星观、贞元观。
临武建有成仙观、白鹤观、佐圣观、崇真观。
嘉禾建有岩泉观、聚奎院,城隍庙、关帝庙、水源庙、了冈庙。
桂阳建有五云观、元妙观、常清观、佑圣观、中和观、莲荷观、玉虚观、全真观、崇真观、清云观、东湖观、林里观、龙泉观、大陂观。
【 苏仙上观】
在郴州市东北4公里的苏仙岭顶峰上,海拔526米。唐开元十九年(731)为纪念苏耽建造殿宇于苏仙岭顶,命名苏仙观,住在道士。宋大中祥符元年(1081),敕名灵观。请康熙五十八年(1719),郴州知州范延谋题联:“江山同一览,风景并千秋。”横批“去天不远”。光绪初年,为维护殿宇,招和尚法云、法秀住持,更名苏仙庵。两和尚各自师徒相传,分宗立派,矛盾难免。1949年,住观者有大茂等二三人。1953年3月,大茂从桂阳请其师释一亮来顶庵住持。1967年,已无宗教活动。1981年,地方人民政府拨款50多万元,由城建部门主管,按宋代建筑形式修复殿宇,复名苏仙观,作为旅游景点。1986年4月,桂阳洋市乡村民江名宇冒充和尚混入道观居住。1990年冬,经行署及有关部门查处,江于1991年1月回原籍。6月,安排安仁僧祥道住持苏仙上观,有和尚6人,仍有不少信教男女上山烧香,求神拜佛。
【苏仙中观 】
在苏仙岭半腰。青松夹道,云气缭绕。观宇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命名景星观,唐道士廖法正居此,观内存在韩愈撰《送廖道士序》碑。1982年修复。2002年全真龙门派十九代第子庹园乾恢复道场。2003年成立郴州市道教协会。
【苏仙下观】
在苏仙岭下白鹿洞,传为“鹤覆鹿乳”之处。旧有五株桂,扶疏苍翠,最称名胜。
【橘井观 】
在郴州市东。汉苏耽旧宅。
【五云观】
在今桂阳县北。宋祥符年间(1008—1016)建,道人刘景星住。后道官唐崇逵募李姓重建。
【成仙观】
在临武县东。唐代为纪念成武丁而建于武陵庙侧,至宋初已毁。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王仲翰等迁建于东云山。道观四周林木环植,烟云掩映,极为幽静。每当阳春三月,观前绿草如茵,有“仙景春游”之称。观内塑有成武丁神像,两旁建有东西庑房;观前有参天古柏,规模壮观。1949年后,由于道教衰落,道观多年失修,已成危房。1990年9月,县人民政府民政局将成仙观全部拆除,后改建幸福院。
【景真观】
在安仁县城南门之西。宋开禧元年(1205)兴建,颇具规模。自宋至清,一直为当局重视,已大修3次。清未,道观冷落,迄今已毁。
- 上一篇:郴州著名道士大全
- 下一篇: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漫谈郴州古代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