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郴城古城防

  郴州地处五岭北麓,过去一直是沟通南越与中原地区的军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义军也好,官军也好在这里用兵,或路经郴州南征北伐,或在这里争城夺地,演义了多少血雨腥风。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兵取岭南,屯兵五岭,就在这里修建了郴州至宜章的90里驰道。公元前112年,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公元42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均路经郴州率军征讨南越。公元210年左右三国赵子龙取桂阳郡任太守。公元879年,唐朝黄巢义军入郴北取衡州。公元1132年,岳飞率兵8000驻郴,招讨叛军曹成。公元1643年,李自成部将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克郴州,并委任州县官员。公元1852年5月17日,洪秀全率太平军由广西入湖南,攻克郴州,治郴月余,在这里施新政,组建“天朝卫队”。公元1859年3月15日,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占领郴州城。1928年2月4日,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从坪石北上占领郴州城,并以郴州为中心,发动湘南起义,在这里建立苏维埃政权,司令部设今北街八一东路附近(旧考棚)。1945年1月24日,郴城被侵华日军占领,并多次遭到日军空袭,日军在城内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此外各个朝代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军在这里攻州夺县。郴州城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战火的洗礼。


  为抵御外来进攻,郴州修筑了城墙、城门、城楼等城防工事。据资料记载,最早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制,始建郴城,为长沙郡郴县。公元前206年项羽徙义帝于郴,在这里建立了临时都城。此后各个朝代均在郴地建城,设防御工事,并作为郡、军、路、府、州等的治所。


  今天的郴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郴州旧城历史的痕迹几乎湮灭殆尽,过去郴州城治之所在什么位置?据明《万历郴州志》记载,古郴州城防治所建在今北街与人民东路交叉位置,依山势而建,易守难攻。整个城郭基本上是以北街为南北中轴线,人民东路为东西轴线传统的四方城防格局。  


据记载:郴州完整的古城防,最初为汉高祖年间太守杨璆所筑,在后来的沧桑岁月中屡废屡兴,但历朝历代均筑城于北街人民东路交叉位置。南宋1165年春太守丁逢始筑城门城楼,并疏浚护城壕沟。南宋1210年太守叶崇作卫头。明朝1369年,山寨长罗福作乱,调茶陵卫千户刘保平定,此后在郴设立千户所,驻防卫军,并重新展筑城防工事,所建城墙周围长595.2丈、高2.5丈、厚1.8丈。建有四座城门:南城门为迎薰门,在今北街与八一东路交叉位置附近;北为仙桂门,在今人民东路北门巷北端附近;东为朝阳门,在今人民东路铁路桥位置;西为瞻极门,又叫迎恩门,在今人民东路与八一路交叉位置附近。东西南三门又分别建有来鹤楼、爽极楼、迎薰楼。州署衙门均在城防里面,在人民东路北侧依次为兵备道、布政司、州治、按察司等,南侧有千户所等。有意思的是今天军分区位置,就是原来兵备道的位置;原行署、市政府(今市检察院)位置大概就是过去州署衙门的位置;市公安局位置就是原按察司的位置,它们全部或部分继承了一千多年前原衙门的职能。此后农民起义不断,城池多次被义军攻陷占领。明朝1450年,军事长官高景春,为加固城防,扩修了郴州城垣及壕沟,城围为8里350步,城外壕沟宽6丈、深2丈,城西北侧壕沟因地势高无水,南东侧壕沟有水通燕泉河和郴江。明朝1529年知州赵恂又创筑了外城。


在清代,郴州城防工事也屡有兴废。但郴州城楼城门等主要城防工事一直保留到解放后的1951年。


  1951年8月,中山北街由4米扩宽至14米,拆除了镇南门(迎薰门);随后民主街扩宽(今军分区一直到铁路位置),拆除了瞻城门(瞻极门),朝阳门和来鹤楼。此后在郴州的城市建设当中,城墙等防御工事也陆续被拆除,壕沟被填埋。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郴州古城就这么消失殆尽了, 实在很可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