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郴州文史 > > 详细内容

北宋桂阳蛮瑶叛乱考


 北宋桂阳蛮瑶叛乱历时五年,以桂阳监为中心,北蔓延至潭州,南蔓延至粤之连阳,西旁及广西,是宋代最大的一次瑶乱。然由于历史久远,史料缺失,桂阳地方志记述简略,故延至今日其事已鲜为人知。
蛮瑶在宋代史料中又叫峒寇、 瑶獠、 蛮猺,有时亦以其居住地“溪峒”代指蛮瑶。”峒“通”洞“指四周高,中间底的盘地,宋代一般代指瑶蛮居住地。桂阳监,《太平寰宇记》载其“以桂阳洞之南曰桂阳”,《武经总要前集》载“(桂阳监)地与洞相接”,是宋王朝一个与峒瑶相接的边境之地。,《通鉴纪事本末》卷48《桂阳蛮猺之叛》载:“庆历三年九月丁丑,湖南转运言:桂阳监蛮猺内寇。蛮猺者居山谷间,其山自衡州常宁县属于桂阳,郴、连、贺、韶四州环行千余里,蛮居其中,不事赋役,谓之猺人。”北宋时桂阳监北西南面边界的广大山区分布有诸如:奖中、白水、太平、浮竹、钦景、石硋、华阴、水头、孤浆等多个”峒“,而居住在这里的“峒民”在宋人文献被称作湖南瑶或者桂阳瑶,他们不用向宋朝缴纳赋役,是一群脱离政府管理的”化外之民“。
叛乱原因
宋时把居住于内地,要缴纳赋役,由政府编户的人叫“省民”,而脱离政府管辖,不向政府缴纳赋役居住于溪峒的少数民族叫“峒民”,因桂阳监地与蛮瑶相接,故边境地带的宋政府“省民” 与“峒民”杂居相处,往来密切。有时“峒民”向“省民”购买田产,而边境的一些汉族豪猾大姓为逃避赋税而把田产寄匿“峒民”身上,官府为此逼税,发生直接向“峒民”征收赋税的情况,亦或追捕因逃避赋税而逃入山峒的省民而引起对峒民的骚扰,致使峒民起而为寇。“峒民”作为”化外之民“,其居住地桂阳监边境的广大山区自然而然的成了“王化”所不及的“化外之地”,成为各种反抗政府之人的藏身之所,或逃犯、 逃兵、 逃税之人,或强盗,或不齿于乡里之人,《司农卿分司南京陈(执方)公神道碑》载:“衡州之南山,广袤百余里,与夷接境,大木蒙密。中国人逋逃其中,冒称夷人,数出寇常宁诸邑。其酋有挟左道者,人传以为能致风雨,官军尤惮之”。《通鉴纪事本末》卷48《桂阳蛮猺之叛》:“初,有吉州人黄捉鬼,与其兄弟数人皆习蛮法,往来常宁,出入溪洞,诱蛮众数千人盗贩盐,杀官军,逃匿峒中”,北宋庆历初年有吉州人黄捉鬼精通巫术,自言能呼风唤雨,纠集汉人百数人藏身今桂阳县与常宁交界的大山之中啸聚为寇,同时引诱数千峒民贩卖私盐,反抗政府,截杀官军,成为宋王朝的心腹之患。庆历三(1043)衡州知州陈执方假借招安之名设计捕杀了黄捉鬼叔侄,余党走匿山中,官军进山追剿,欧阳修《再论湖南蛮贼宜早招降札子》中言:“推其致死之因,莫猺之俗,衣服、言语,一类正蛮。黄、郑初起之时,捕贼官吏急于讨击,逢蛮便杀,屡杀平人,遂致莫猺惊惶。”至是,其党遂合五千人出桂阳蓝山县华阴峒,害巡检李延祚、潭州都监张克明,遂演变成宋代最大的徭乱。由此可知这次瑶乱是藏匿在溪洞反抗宋王朝的汉族亡命之徒啸聚为寇引起,而宋军在讨伐过程方法不当,乱杀无辜,刺激峒民而扩大激化。叛乱的主体以瑶人为主,但也包括为数众多的汉人,如蛮首之一盘知谅 本桂阳监民,庆历初,为蛮所虏,后数出盗边 。
叛乱过程
  此次徭乱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参与叛乱的集团至少包括 奖中、白水、钦景、石硋、华阴、水头、孤浆等峒。第一阶段以孤浆 ,石硋 、钤景为中心,以邓文志、黄文晟、黄士元为代表人物。庆历三年(1043)九月湖南转运使言桂阳监蛮猺内寇,十月,朝廷任命杨畋提点荆湖南路刑狱 ,专事讨伐桂阳监蛮猺,十二月,赐桂阳监捕击猺贼军士緡钱。杨畋到湖南后, 招募兵勇, 深入猺人所住的山区讨击。但南方人久不习军事, 杨畋所招的兵勇多半畏慑不能战。杨畋率军转战两个月,到是年十二月, 杨畋军抵孤浆峒, 宋军前锋竟阵前退却,导至全军溃败。杨畋跌倒在山岩下, 幸赖有浅草卸去下坠力 而得以不死。关于宋军初师不利的原因,《杨畋墓志铭》说:“徭人巢穴,山岩之巅,上下鸟道,栗捷如猱狖,飞长镖蹶,劲**不虚发。南方久不识兵,人脆弱斗志未一”。宋廷见杨畋军败,遂命湖南转运使郭辅之改用招抚之策,同时任命金部员外郎周陵为司勋员外郎、荆湖南路转运使,专治蛮瑶事。三月,又以殿中侍御史王丝为荊湖南路安抚使、提举捉贼。九月又以徐的为荊湖南路安抚使代王丝。此时宋廷政策招讨不定,以欧阳修、 余靖等谏官为代表的招安派和畋、 王丝等地方派为代表讨伐派,无法达成统一意见,由谁人统领平乱事宜, 宋廷也是举棋不定,加上桂阳监的瘴疠天气,使军队伤亡惨重,而讨伐政策的失败,致使瑶乱愈演愈大。余靖在扎子中言为了讨平猺乱, 杨畋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 他将接近猺峒的民户, 包括没有依附猺人的农户,尽数驱逐至两广, 使敌人失掉巢穴,但这些农户大多没有积蓄,失去耕地,就失去经济来源,加之讨伐的兵士等贪得厚赏,枉杀平民,,使得近山的莫瑶、 生瑶、 省民被迫上山为寇。这时杨畋的讨伐军队在争议声中也陆续取得战果,部将陶弼率兵深入敌巢, 杀敌七八十人, 并夺得猺人粮储:桂阳监进士廖革, 以一人独杀蛮兵三十一人, 被授右班殿直、捉杀蛮贼之职。六月,宋廷讨伐、 招谕双管其下,同时安抚民众,整顿军纪,严禁乱杀无辜。降勅榜下知潭州刘沆招谕桂阳监蛮贼,有来首身者,并与等第推恩,这年十月刘沆陆续招降二千人, 使散居所部。不久荆湖南路安抚使徐的领兵平定桂阳监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蛮猺 ,斩猺酋熊可清等千余人。蛮首邓文志、黄文晟、黄士元等接受招安,并分别授予了三班借职,至此声势浩大的瑶乱暂时平息。
第二阶段以华阴峒为中心,以唐和尚、盘知谅、房承映、承秦、文运为代表人物,庆历五年(1045)二月,蛮首唐和尚复内寇 。九月 ,宋军八路人马讨桂阳蛮猺,破荡挑、油平、能家等处巢穴 。十二月唐和尚部斩礼宾副使胡元于蓝山县华阴洞口 ,提点刑狱、太常博士杨畋被降知太平州 ,朝廷恐徭乱转为边患。乞降空头宣命十道,欲招安溪峒首领。庆历六年(1046)四月,以湖南都监、供备库副使宋守信兼知桂阳监,十月宋守信献策,以前蛮首、 今衡州监酒黄士元率领士兵二千人,以归降熟悉山路的徭人二百引路,大破徭穴。蛮瑶遂遁入郴州黄莽山,由赵峒转入英、韶州界,依山自保,时出钞掠。庆历七年(1047)正月,荆湖南路兵马都监刘贻孙因桂阳蛮猺未平,托病请辞,朝廷重新起用杨畋为荆湖南路兵马都监 ,专事讨伐桂阳蛮瑶 。同年五月,唐和尚接受招安,宋廷补唐和尚、盘知谅、房承映、承泰、文运等并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充峒主。第二年春,唐和尚部复叛,杨畋率部讨击。历时夏秋二季大小十五战始平瑶乱,至此规模宏大的瑶乱结束。
乱后措施
  庆历桂阳监瑶乱历时五年,杀戮数万,使桂阳监及周边人口骤减,然终宋一朝都未能解决瑶乱问题,只能尽可能的维护两者的相安无事。一,战后宋廷把招降的溪峒首领进行了异地安置处理,并赐地、 授官,以防其聚众为乱,如黄士元授衡州监酒 ;盘知谅授三班奉职,累迁内殿崇班。泉州监税,抚州安置。 二,设立寨堡,扼控溪峒,防其出山钞掠。如桂阳监华除寨、 水泉观寨(在平阳县,扼控安乐、佛节、大泉、罗塘四山口);祁阳县的乐山寨;常宁县的怀远寨、 泉石寨;道州的冷石源寨等。而且寨堡往往规模很大,军事防御功能齐全,甚至超过一些州县,以扼控白水峒的乐山寨为例,《广陵先生文集》卷20《西头供奉官王君墓志铭》载:“君主乐山,堑土为壕,并壕为鹿角四重,城上为乳坦敞楼,石砲连弩,钓桥闸门,所以防城之具准备。城中庐巷仓库,各使其所而易守,又蔽山为隧道、 突门,通城中以备贼。斩白水峒主雷胜父子及其党十八人”。又如桂阳监华除寨,据守着禁军五百人。三,诏许溪峒子弟入监学听读,宋代朝廷在溪峒接壤的州郡设学以教化归明溪峒子弟,是蛮瑶移民汉化的重要途径。《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引郑绅
《桂阳志》云:“峒甿遣子入学”,其后宋孝宗诏令桂阳军说谕蛮峒首领择可教子弟听读,桂阳监(军)的最高军政长官如徐涓、 陈傅良、 赵崇度、 刘用行等都曾采取措施招收溪峒子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