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应用写作 > 著述文体 > 书刊文字 > > 详细内容

(二)内容提要的写法--内容提要

(二)内容提要的写法--内容提要

  在写内容提要之前,必须反复阅读原著、原文、真正能抓住要 害、掌握精髓、领会实质,这样才能出言不凡,给读者以启示。
  1.高度概括,浓缩原文
  1998年第3期《文学评论》发表段崇轩的论文《90年代乡村小说 综论》内容提要为:
  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已经 受着一场艰难曲折而又意义深远的蜕变,它标志着从传统的农业文明 向现代工业科技文明过渡的真正开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乡村小说 经过80年代末期的短暂沉寂,90年代之后又再度振兴,并形成了一 个多元而有序的发展趋势。现实乡村小说、生存乡村小说、文化乡村 小说、家园乡村小说共同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多元动态格局,它将 推动乡村小说在新的世纪进入一个辉煌时代。
  这篇提要概述了上述论文五个部分的核心内容,引述几个关键概 念以启发读者。
  1998年6月19日《光明日报》发表罗国杰的论文《从“仁”到“为人民服务”》,内容提要为: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从古至今贯穿着一条“仁”的主线。 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升华为我国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作为“仁”之学说集大成者的孔子,对“仁”这个范畴作出了具 体的规定。他指出,“仁”就是“爱人”。孔子以“仁”为中心构建了 一个道德规范体系。孔子对于“仁”所作的贡献,还在于把它贯穿于 道德理想人格、道德修养等道德理论和实践的许多方面。但是,反映 和维护着人的‘‘类存在”的“仁”,在许多“天”、“命”、“理”、“心” 等神学和哲学的耀眼光环佩饰下,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儒家的道 德核心,成了维持当时等级社会的精神支柱。从实质上看,它已被宗 教神权和封建尊卑观念所渗透,甚至成了少数统治者装饰自己和残害 人民的工具。
  从清代晚期开始,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在批判封建 道德的战斗中,一方面借鉴和拿来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一 方面又挖掘古代文化资源,这主要就是“仁”。他们把这两方面结合 起来,相互为用,即以自由、平等、博爱精神去改造和充实“仁”, 又用“仁”去理解和把握自由、平等、博爱。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的。它是适应时代变化而 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极其重视“为人 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使“仁”这种道德原则真正落到了实处。从 “仁”的提出,到“为人民服务”的出现和发展,可以看出一种趋势, 这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
  这四段提要正是全文四部分内容的高度提炼与概括。读者读文之 前读提要,可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读文之后再读提要,可以进一步 领会全文的精髓。
  2.多作提示,以鲼读者
  有些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者要高屋建瓴作一些提示,起个导读作用。如1998年第3期《文学评论》发表《论传统文论 的语义诠释》,内容提要为:
  要实现“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首先就必须解决被转换对象的 语义读解问题。本文借用语义学理论成果,从符号与义位、多重联想 意义、独特的涵指方式、文本语境的构成四个方面,就如何对传统文 论的范畴、命题乃至体系进行恰当有效的语义分析这一重要问题,作 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这种内容提要近似编者按语,把编者的视角展现出来供读者参 考。它要求对文章要有准确的把握。对某些巨著写内容提要,一要求 熟悉原著,二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不是一朝一夕临时上阵能胜任 的。
  有的学术论著出版,需要给读者一些提示。宗白华论著《艺境》 封二这样写到: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先生毕生致力于“艺境”的探 求与探验,本书是他六十五年心血的结晶,分“艺境”、“流云”两 集。“艺境”是美学和文艺论文,论及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国文 化的美丽精神、艺术的价值结构、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诗歌书法的空 间意识和空间美感等。作者学贯中西,富有哲学家的思辩、艺术家的 灵视,故其所论极为精辟。“流云”是早年诗作,曾轰动五四诗坛, 是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自觉的探索和对“艺境”哲理性的艺术的体 现。
  这种言简意赅的内容提要,可以启示读者的思路,有导读解读的 作用。
 有的文艺作品,需要给读者一些说明。如《白鹿原》封三说明是: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 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详。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止,上演了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 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 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 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 中颤栗。
  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 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 实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
  不论哪种写法,都要忠实地概述原文的要义,不能借题发挥,更 不能强加于人。要原原本本地概括原文的核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