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技小品的写法
(三)科技小品的写法
科技小品的写法与科技论文的写法显然不同。无须引用大量文献 资料、繁琐考证、推理。“科学小品是科学与小品文在大众的实践生 活的关系中去联姻。”(柳三是《论科学小品》)要在自己熟悉的科技 领域内,联系社会生活实践去找选题。
1.表述的科学知识必须准确无误,信息新鲜,要有强烈的时代 感。当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迅猛异常。科技小品作家应站在科 技的前沿,汲取最新的科研成果,迅速地融化在科技小品文中。
2.要给人以先进的思想境界,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世界观,从科技中发掘美,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
3.要形象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事物特征和变化规律。
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下至鸟兽鱼虫、花草木石,不论是有生命 的还是无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具体的物质还是抽象的概念, 都可以通过一些形象化的描述变成十分生动的事物。
科技小品例文一:
植物里的魔术师
刘益川
葵花为什么总是“脸”朝着太阳?幼苗为何向着阳光偏转?为啥 根总是向下而茎总是向上生长?这些看起来是常识,但它的“谜底”, 却经过多少人的不眠之夜才得以揭晓啊!
谁变的戏法?
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稻子、小麦的幼苗会向着 阳光弯曲,如遮挡顶端的阳光,或把顶端切除,幼苗再也不会向太阳 “鞠躬” 了。这是为什么呢?他设想:在幼凿顶端一定含有某种物质, 它会往背着阳光的一侧跑,引起幼苗弯曲。
为探求这种物质的奥秘,不少人绞尽脑汁。一九二六年,有人把 燕麦幼苗的顶端切除,幼苗立即停止生长。将切下的顶端放到琼肢中 冻上几小时,再把琼肢放到切面上,幼苗竟能重新生长。这表明,幼 苗顶端中的某种物质,可能转移到琼肢中去了。
一九二八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提出:“没有生长物质就没有生 长。”人们照着这一线“亮光”寻找,在三十年代找到了这种物质, 从幼苗的顶端提取到了生长素甲、生长素乙和异生长素。虽然植物中 的这种生长物质少得可怜,在七百万裸玉米的顶端,总共只含有千分 之一克生长素,但它调节和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里的种种戏 法,都是这些生长物质变出来的,它是神通广大的“魔术师”。
法术种种
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和制造的生长物质有生长素、赤霉素、激 动素、抑制剂及乙烯等,统称为植物激素。它们各有奇妙的法术。
生长素如吲哚乙酸,人工合成的萘乙酸、2,4-D等,主要作用 是促进器官的生长。在植物的茎尖、根尖、芽的分生组织中含量较 多。一般来说,生长素含量增加,器官生长加快。如果超过一定浓 度,则反而抑制器官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生长素惧怕阳光,总 是藏在背阳的一侧。因此种子萌发后,无论它在土中的位置怎样,由 于受重力的影响,根和茎在水平方向的下侧生长素较多。茎下侧生长 素多,长得快,便弯曲向上生长。根则相反,只要很少一点生长素就 能促进生长。根的下侧生长素多,反而会抑制生长,下侧面部分长得 慢,便弯曲向下生长了。
赤霉素是从水稻恶苗病菌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有机酸,能刺激细 胞的生长和分裂,并对作物的发育有显著的影响。
激动素是在五十年代从脱氧核糖核酸中分解出来的,现在可以人 工合成。它在发芽的种子、发育的果实、胚组织和根尖中分布较多。 它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在离体组织培养中诱导器官的发生。
抑制剂包括离层酸、生长延缓剂、马来酰肼、整形素、化学整枝 素。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如离层酸有延长休眠的效用,能促进离层 的形成,抑制茎的生长,使节端变短。秋风扫落叶真正的原因,是离 属酸促使叶柄和枝相连的地方形成离层,水分不能输入叶内而逐渐干 枯,经风一吹,摇摇坠地。
乙烯是植物代谢的天然产物,能加速种子萌发、促进生根、诱导 开花、催熟果实。
兴利除弊
魔术师的戏法给人们艺术的享受,但人们企望的是让植物魔术师
为人类造福。这种愿望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有些作物用种子繁殖非常困难,且后代遗传性很不稳定。人们设 想用插条代替种子繁殖,但许多植物的枝条不容易生根,釆用低、中 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处理插条后,这一问题就轻易地解决了。
瓜果类植物能否高产,关键在于开花和结实。国外有人用乙烯剂 喷洒菠萝,诱导植株百分之百开花,且果实成熟期整齐。若分期喷 洒,就能分期结果,分期采摘。有些长日照植物,如遇久雨不晴,日 照不足,喷洒适度的赤霉素后,能按期开花,顺利地传粉受精,正常 结果。
黄瓜、瓠瓜等,在同一植株上既开雄花,又开雌花。雌花多结果 也多。如对花朵喷洒乙烯剂,使其释放出乙烯,抑制雄性原始体的生 长,促进雌性原始体的发育,可以多得雌花。
江南水乡,春夏之间常常阴雨连绵,气温变化异常。这种恶劣的 气候,致使花粉不能正常受精,造成大量落花。如喷洒适度的生长素 溶液,能抑制离层的形成,防止落花,促进结实。早在五十年代,我 国菜农用2,4-D涂在番茄花上,即便没有受精,也能长出果实来。 用适度的防落素喷洒在番茄和茄子上,能保住植株最早开的花,促其 提早结实。有的花蕊喷洒生长素后,还能得到无籽瓜果。
根据各种植物的生长素浓度要求不一的特性,可以用生长素来清 除某些杂草。据试验,用浓度为每克含一千微克的2,4-D溶液喷 酒,可以杀死双子叶杂草,而对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等单子叶作 物基本没有影响。施用一定浓度的莠必死,则能杀死单子叶杂草,而 双子叶作物则不受损害,适用于豆类、棉田除草。
此外,生长素还可以促进果实发育,抑制块茎生长,增加植物抗 性,提高作物产量,如用微量的赤霉素溶液洒苎麻,可使植株生长显 著加快,增产百分二十至三十。
(《科学普及》I982年3期)
生物与数学
祝庆生
生物与数学之间存在着一些很密切的关系。
牵牛花是一种蔓生植物,靠缠绕在其他直立的植物上生长。如果 你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牵牛花的藤蔓都是从右往左旋转的一条螺旋 线。你再从他的嫩枝的顶端往下看,会见到叶片的排列也是规则的成 对数螺线,而且叶片在螺旋线上的距离,准确地符合数学中的“黄金 分割”。数学上把这样旋转的螺旋线叫做右螺旋线,菜豆也是按右螺 旋线生长的。而蛇麻草则是从左往右旋转生长的,这就是数学上的左 螺旋线。
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注意到了某些封闭曲线与植物的花叶形状 非常相似。十七世纪发现坐标法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曾经应用坐标 法研究了一组曲线,并取了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称叫“茉莉花瓣”, 现代数学叫“笛卡尔叶线”。此后,数学工作者对植物的花叶继续进 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的方程式用来表示花叶的外部轮廓,也给起了 一个充满芳香气味的名称——“玫魂形线”。另外还有一些植物叶片 的方程式,如睡莲、酸模、长春藤等等。
某些植物种子的排列也很有趣,如向日葵的花盘中,种子是按照 特有的对数螺线的弧排列的。如果把一个松球放在桌上,从顶端往下 看,松子也是按照对数螺线的弧排列的。
植物的这些特征,是在亿万年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对本身的生存 选择最佳方案的结果。因为植物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工 厂”,而叶片的对数螺旋线的排列方式,釆光面积最大,能充分地获
得光照。叶片上的叶脉,是条条运输渠道,称为维管束,其纵横交错 排列的几何图案,却能使维管束最少而得到最佳的运输效果。植物种 子的特殊排列,则与它们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动物界,我们同样能找出许多有趣的例子来,蜜蜂建造的蜂 房,由数万个平行排列的正六角形棱柱组成。每间蜂房的容积都是 250立方毫米左右,蜂房的底部都由三个全等的菱形所拼#。每个菱 形的钝角都是109°28',锐角都是70°32'。这样就能用最少的材料建造 出容积最大的容器,而且能获得最高的强度。
梭尾法螺的壳,长着一条明显的对数螺线。这说明它的生长过程 是按倍数进行的。这样生长可以使身体占的地方较小,比较结实。
夏夜的傍晚,在门前路灯下乘凉,你不妨观察一下夜蛾的飞行。 它经常由上往下或者由下往上转圆圈,近似一条圆柱螺旋。这样巧妙 的飞行方法,对于保存自己的生命有很重要的作用。当蝙蝠发现它 时,夜蛾一旋转,上下左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不容易被捕捉到。
壁虎追苍蝇的场面十分有趣。在圆柱形的电杆上停着一只苍蝇, 不远处的一只壁虎两眼正视,迅速地爬过去,一口把苍蝇咬住。壁虎 在水泥杆或管子上爬过的是一条螺旋线,这是它捕捉苍蝇的最短路 径。
生物与数学之间的这些奇妙的关系,引起了许多数学工作者与仿 生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生物与数学之间的规律, 给予人们不少新的启示,如人们从蜜蜂那里就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 术。仿制出各种蜂窝形结构的隔音、耐热、轻质高强材料,并且应用 到建筑工程、飞机、导弹等方面去了。随着仿生科学的发展,人类将 从这些“天然教师”身上学到越来越多的创造性。
(《科学普及》1982年3月)
- 上一篇: (二)科技小品的特点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