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发光片的原理分析
EL发光片的厚度一般小于0.2mm,是由绝缘基底上喷涂了场致发光材料并夹在两层电极之间组成。EL场致发光灯的供应商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发光材料,比如硫化锌、硫化钙或硫化锶,再掺杂其他成份如镁、钐、铕或添加萤光染色剂等,来调整光的亮度和颜色。
改变激励同样能引起光的颜色变化,当频率增加时颜色向偏蓝的方向变化,而当频率减小时颜色会向偏绿的方向变化,EL发光片的原始颜色是指激励为200V/400时EL灯片的发光颜色。
EL发光片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在不折损电极的前提下,可任意裁剪或弯曲而不影响发光性能;而且,EL片是一种“平面”发射器,相对于点光源,无须导光板等扩散器即可实现全表面均匀光;另外,LED是一个“热点”光源,局部“热点”往往会给精密的电子系统带来意想不到的干扰,而EL片是一个冷光源。
EL发光片的功耗极低,所需要的仅仅是高电压,所需的却非常小,大概范围是0.03到1mA/平方厘米,一般来说,在EL片的面积小于l0平方厘米时,工作电流在几个mA左右。然而,仅驱动一个LED就需要5到lOmA的电流。低功耗对于使用电池供电的设备而言,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从电气特性上看,EL发光片具有阻容特性,等效如下图,容量通常是2到6nF/in2(EL灯的质量越好特性越小)。阻值通常是50到l5000KOhm/in。同一个EL驱动电路的最大驱动面积和驱动亮度会因不同的EL灯片而有较大差别。
EL发光片的发光亮度是几项电气参数综合效果。一般来说,驱动电压的峰峰值增加,亮度增加;驱动电压的频率增加,亮度增加(但当频率上升到几千赫兹时,亮度的增加会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驱动电压的频率增加,EL灯片的发光效率会降低;当然,EL发光片的材料、品质和构造对发光亮度和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不同颜色的EL灯片效率不同,绿色的效率最高。此外,EL灯片的亮度标测单位是反映主动光源的fL(英尺朗伯)或nits(cd/平方米,烛光/平方米),1fL=0.2919nits,而不是测量物体反射光强度的Lux(勒克斯)。
EL场致发光片的寿命是以半衰期来衡量的,即EL发光片的亮度降低到初始时的一半时EL灯片的连续工作时间。典型的EL发光灯的半衰期是5,000到10,000小时,这取决于所使用的发光物质、激励电压和工作频率。较高的驱动电压和较高的驱动频率会降低EL发光片的使用寿命,高湿和高温的环境同样会降低发光灯的使用寿命。需要指出的是,驱动电压所引入的直流分量会极大的减少EL发光片的寿命,某些EL驱动器采用一端接EL发光片一端接地的驱动作法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这不仅向EL发光片引入了直流分量,而且对系统的地线也引进了更多的干扰信号。
在电气特性上,EL发光片寿命的降低意味着等效电容值的降低和等效值的增加。EL场致发光的应用场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流低压系统,比如电池供电。但EL场致发光片必须用高压来驱动,通常要求驱动电路应高效率地把直流电压转换为频率为200Hz到1KHz、幅值为50到200Vpp的交流电压,且不使用过多的电子元件。
EL片内部剖示见下图。从正面看,顺序为:表面保护膜、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绝缘层、背面电极层。
利用发光层的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将电能转变成为光能。具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十余种彩色及白色供选购。
背面电极的引出方式见下图。
EL片的背面四周有两个长方形条框,是两个引出电极,不分极性。
其电气性能等效于一个普通电容器,可以用电容测量出电容量。或者用R×lK高阻挡,碰触两个电极后交换表笔,表针随面积(电容量)的大小来回摆动,可看到它的充电性质。通电之前,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现象来检查EL片的好坏或者引线接法正确与否。
主要技术指标:
1.工作电压交流:140V
2.工作频率:500-1000Hz
3.电流:0.lmA/平方厘米
4.:>20MΩ
5.功耗:l00mw/平方厘米
6.寿命:半衰期10000-12000小时(连续点亮)
7.厚度:0.2-0.5mm
8.亮度:l00-120cd/平方米
- 上一篇:液晶彩电开关电源内部电路解密
- 下一篇:LCOS微型显示器的结构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