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衣食住行 > 母婴健康 > > 详细内容

宝宝坐学步车利弊大PK 孰胜孰劣?

“宝宝开始学走路啦!”妈妈们兴奋过后,弯腰走路的疲惫随之而来。有的宝妈选择了学步车,以为找到了好帮手,殊不知过度依赖这“学步神器”会影响宝宝的发育,不利于日后的成长。

宝宝学走路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学步车用与不用目前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那就先来看看学步车的利与弊,再下定论也不迟。

学步车的利与弊



利:

1、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2、使宝宝克服胆怯心理,成功独立行走,摆脱对家长的依赖。

3、比宝宝扶桌腿或其他物品学走路更不易摔跤,安全性更高。

4、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家长,不必夹着、扶着、拉着宝宝学走路等,减轻劳动量。

弊:

1、把宝宝束缚在狭小的学步车里,限制了自由活动空间。

2、减少了宝宝锻炼的机会。在正常的学步过程中,宝宝是在摔跤和爬起中学会走路的,摔跤尽管会有伤害,但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性,在挫折中走向成功,使宝宝会有一种自豪感,对增强其自信心很有好处。而学步车前面的安全大托盘,挡住了孩子的视线,宝宝看不到自己走动的脚,不了解自己何以走动。

3、增加了宝宝学步的危险性。一些爸妈常将宝宝搁置在学步车中,以为很安全,就去忙其他的事情,容易使宝宝发生意外,如撞伤及接触危险物品等。

4、学步是需要花“力气”的,但由于有车轮的滑动作用,孩子的用力就可随车滑动而“行走”,依靠学步车宝贝很容易从坐椅上站起来,缺乏真正的锻炼,自然不利于孩子学站练走,宝宝也体会不到真正行走的感觉。

5、许多宝宝不具备使用学步车的协调、反应能力,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另外,在快速滑动的学步车中,由于速度过快,宝宝会感到非常得紧张,或者异常兴奋,这不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和性格的形成。

6、如果宝宝身体的硬挺度不够,在学步车上就等于是用小手硬撑住身体,感觉像是整个人趴在学步车的小桌面上,容易导致日后出现歪头的问题。

使用学步车过早、过频的影响

宝宝坐在学步车里可以活动自如,免去了妈妈们带孩子的不少烦恼。但过早或过频的让宝宝使用学步车会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影响平衡能力

孩子学走路是一个探索过程,在学走路的过程中经过摔跤才能学会掌握平衡。婴儿一岁前的爬行对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应多练习爬行,十个月时才可以练习站立,一岁左右才能蹒跚学步。孩子学走路过程中,肯定会有磕碰,但在磕碰中,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锻炼,走路的体验得到加深,摔倒后再爬起来也是一个克服挫折的过程。爬、走、摔倒、站起来,这也是一个发育过程,宝宝正是在这种自主运动中学会掌握平衡、增强条件反射、学会思考。如果过度依赖学步车,孩子无法练习平衡能力,离开学步车后,反而会不知所措,走路总摔倒。

影响腿形发育

经常使用学步车的话,会造成孩子下肢骨骼改变,形成“X”或“O”型腿。这是因为孩子骨骼比较软,含胶质多、钙质少,承受不了身体的重量。当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行走是负重运动,当关节肌肉还未达到负重要求时,过早学步就会影响孩子下肢的发育。此外,除了孩子学走路的时间不宜过早外,学走路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因为孩子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走路时间长的话容易形成高平足。

影响走路姿势

过早或过多或使用学步车不当,违背婴儿生长规律人为“助走”,会对婴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才满7个月的小宝宝就坐学步车,因个子小,坐垫过高,脚不能完全着地,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前脚掌触地的欠脚走路,这种走路姿势很容易发生摔倒的情况。

影响性格形成

如果婴儿整天呆在学步车中,就会错过一岁前的爬行学习期,容易罹患感觉统合失调综合征,表现为好动、任性、脾气暴躁、不易与人沟通等,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跳行等。

影响智力发育

孩子是通过接触、抓握、敲敲打打、扔等学习认识物体,自由的探索有助于孩子智能的发展。研究表明,经常呆在学步车里的孩子会爬、会走路的时间都要晚于不用学步车的孩子,学步车限制了孩子自由的活动,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育。

给宝妈的一些建议

用学步车对婴儿的健康发育很不利,实在要用的话,给妈妈们一些建议:

宝宝多大适合使用学步车?

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学步车,请谨慎对待。 宝宝使用学步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头部支撑力已足够、能够独立坐起和腰椎可以挺直、自己能扶着物品走路。

学步车是为9个月以上宝宝而设计的,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能坐和爬,但活动起来速度还不是那么快。建议尽量在宝宝8个月后再考虑使用学步车,宝宝每次在学步车里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半小时。



应注意孩子有站立的欲望,与能否站立及站立的时间长短是有本质的区别。孩子有时做蹬腿的动作,是一种全身运动,是生长发育的需要,即算孩子有要站立的愿望,也不能特意提前去训练站立。因为,过早的站立迫使脊柱、骨骼、肌肉等负重,如训练扶着站立或放在学步车里,都有可能影响脊柱生理性弯曲的形成、骨盆形态等。

TIPS:两种宝宝不适合使用学步车

1.有佝偻病或超低体重的宝宝;

2.难养型气质的宝宝,难养型气质的表现为:看见生人就害怕;对新事物采取拒绝态度,适应慢;任性、好哭、脾气急躁,易发脾气;多动、不安;睡眠困难等。

选择学步车的注意事项

1、要挑选重心较稳的学步车,避免乘坐时发生倾倒危险。

2、注意学步车的桌面材质,因为婴儿可能会啃咬。

3、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学步车,看是否贴有合格标识、商品标识及厂商资料等。

4、婴儿喜欢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事物,所以选择学步车不一定非要有轮子,但是座椅最好能旋转,以满足婴儿喜欢观察的好奇心。

5、座位部分可任意调整高低,避免宝宝脚部过度弯曲或出现悬空的现象。应将坐垫调整至婴儿的脚掌能够平贴地面的位置。

6、选下盘较大型学步车,底部面积越大,使用起来就越稳定,不易翻车。在宝宝行走的时候车体不易摇晃,而且碰撞距离婴儿较远,以及在防止婴儿拿或拉其它物品方面都是比较安全的。

7、轮子具有止滑和固定功能,方便家长固定车体,或将宝宝局限于不易摔倒的场所。

8、仔细阅读装配使用方法,定期检查维修零部件。

为宝宝创造安全学步环境

1、使用学步车时宜穿袜子。小宝宝坐学步车移动,需要借助腿部力量把车子“蹬”动。这时候如果没有保护好宝宝的小脚丫,一旦意外踢到置于地板上的物体,宝宝容易受伤。




2、设定安全的移动范围。一旦开始使用学步车,宝宝就扩大了触手可及的范围。因此需要设定一个宝宝坐学步车的安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的热源、电线等危险物品都不能有。避免使用有尖角的家具,平常使用的桌布最好暂时撤除,避免宝宝有任何抓扯的可能。宝宝手能够到处的小物品也要拿走,以防宝宝将异物放入嘴里。

3、加装安全栅栏。如今很多房子的厨房都是开放式设计,厨房与餐厅、客厅之间通常没有任何门、墙的分隔,建议加装临时栅栏,避免小宝宝在无人看顾的情形下自行进入厨房玩耍,或者蹬着学步车出了家门,那就危险了。

4、地面不要过滑,不要有坡度。因为宝宝的腿已很有劲,速度一快,学步车碰到物体上会伤着宝宝。

5、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看护。

6、宝宝的穿着不宜过多,建议排尿后再练习,可撤掉尿布,减轻下身负担。

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

理想:学步车是宝宝安全的保姆

现实:每年有很多宝宝因使用学步车而受伤

误区:

一、学步车里更安全,可以避免磕碰

把小宝宝过早放进学步车里,就像让未成年的孩子驾驶轿车一样,是非常危险的事。英国曾有研究数据显示,婴儿用学步车时发生伤害事故的比率远高于用其他婴儿用品发生事故的概率。这是因为学步车让宝宝的速度过快、高度过高,危险也因此成倍增加了。

大多数伤害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以下几大类原因:首先,学步车的倾斜翻倒会使宝宝被摔到楼梯下,或者撞上家具、加热器或灶台等。其次,由于使用学步车,宝宝可能会被过去触及不到的东西(比如蜡烛和热茶杯等)烫伤。最后,学步车还可能让宝宝够到过去放在安全位置的家庭有毒物品,如香水、漱口水或酒精等。

不少家长会认为把宝宝放在学步车里是安全的,短时间内不用人照看。但事实上,当你的宝宝在婴儿学步车里的时候,反而需要你特别警惕。

二、坐学步车,宝宝学走路的速度比较快



提早使用学步车及其使用频率的提高,相对来说便是降低幼儿爬行的时间,进而减少小宝宝在学走路阶段时探索环境的机会。让小宝宝通过直立行走来探索环境,其实就是宝宝自我训练身体重心的发展历程,让身体重心从胸口至肚子的卧躺状态逐渐移至肚脐的站姿状态。另一方面,幼儿使用学步车是用“蹬”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属于脚步的反射动作,和提高走路动作所需的脚部力量发展没有关系。换句话说,学步车是单纯给幼儿提供移动经验,学习走路的进程并不会因此而加速。

如果有人建议给宝宝买学步车,宝妈应该先考虑其他适合宝宝月龄的玩具。对于爱动又好奇的宝宝来说,婴儿游戏桌或是不移动的健身架就是很好的代替品。或者就让宝宝在地板上锻炼身体吧。

至于学步车,完全禁止不太现实,但还是要不用或是少用,父母手把手“教”孩子学走路,不但自己享受到了乐趣,也有助于宝宝身心的发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