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正当时,小心步入喂养误区
宝宝4~6个月的时候,消化吸收能力在逐渐增强,当宝宝表现出任何信号时,不管妈妈的乳汁是否充盈,都应给宝宝适当地添加点辅食。但给宝宝添加辅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蕴含诸多科学喂养知识,不少新手爸妈由于受到“旧思想”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步入辅食喂养误区。
误区一:以辅食替代乳类
有些家长认为,既然宝宝已经开始吃辅食,就可以减少对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乳类依然是宝宝主要的食物来源。乳类中含有的营养和所供给的能量比任何辅食都多且质优,而辅食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食品,家长不要急于用辅食将乳类替换下来,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误区二:辅食吃得越多越好
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宝宝的营养不够,希望宝宝能吃得白白胖胖。只要宝宝想吃,家长从不限制。但是让宝宝吃过多辅食,摄入过量的营养,不但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智商发育。
例如:
7-9个月的宝宝,最初可在每天傍晚的一次哺乳后补充淀粉类食物,以后逐渐减少这一次的哺乳时间而增加辅食量,直到完全以辅食喂给而不再吃奶。按照这种方式每天可安排2~3次奶、1餐谷类辅食、1次点心(水果或蔬菜),辅食的量可以逐渐加至2/3碗(6~7匙)。
相关推荐:
误区三:添加形形色色的调味品
为了让宝宝更爱吃饭,在制作宝宝辅食时,家长多多少少会加一些调味品。虽然会注意只是加少量,殊不知,少量的调味品也会对宝宝的饮食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以下就是不宜添加的调味品:
* 味精:味精中含有钠元素,食用过量不利于宝宝健康,长期食用还会引起味觉迟钝。
* 咖喱:咖喱中挥发的油、辣味等成分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不适合1岁以内的宝宝食用。
* 花椒粉、姜粉、芥末粉:这些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不宜在宝宝消化系统未成熟时食用。
* 米醋:在宝宝味觉尚未发育成熟时,辅食中经常加醋,会让宝宝对辅食失去兴趣
误区四:让宝宝吃过多甜食
辅食添加初期,宝宝对味道十分敏感,容易对喜欢的味道产生依赖,尤其是甜食。但如果大量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宝宝得到的能量补充过多,就不会产生饥饿感。久而久之,吃甜食多的宝宝从外表上看,长得胖乎乎的,体重甚至还超过了正常标准,但肌肉很虚软,身体不是真正健康。
宝宝甜食吃多了还容易患龋齿,不仅影响乳牙生长,还会影响将来恒牙的发育。所以,妈妈千万不要给宝宝吃过多的甜食。
相关推荐:
误区五:让宝宝喝蜂蜜水、茶水
蜂蜜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但蜂蜜中可能存在着肉毒杆菌芽孢,宝宝抵抗力较差,肠道菌群发展不平衡,食用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建议爸爸妈妈不要给一岁以下的宝宝喂食蜂蜜。茶水具有利尿之功效,宝宝喝茶之后尿量增加,会对宝宝的肾脏功能造成影响。茶水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导致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另外,茶水中的茶碱等成分还会刺激宝宝的胃肠道黏膜,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误区六:不给宝宝的食物加“油水”
有些妈妈严格把守宝宝辅食质量关,按照月龄一点不差地去做。为了防止“油水”引起宝宝动脉硬化,从不给宝宝辅食添加“油水”。但脂肪是宝宝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如果宝宝缺乏脂类营养,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和组织器官的发育,还会引发一系列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如皮肤湿疹、皮肤干燥脱屑等。
妈妈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应该适当给宝宝加点儿“油水”。植物性脂肪的吸收率较高,宝宝成长必需的脂肪酸含量也较高,较为适合给宝宝添加。
相关推荐:
误区七:经常给宝宝吃油炸食品
有些妈妈知道给宝宝加“油水”有益健康,便经常给宝宝吃油炸食物。看宝宝吃得很香,妈妈也十分开心。殊不知,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宝宝的正常发育是极为不利的。油炸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油的温度过高,会使食物中所含有维生素被大量地破坏,使宝宝失去了从这些食物中获取维生素的机会。另外,油炸食物不好消化,易使宝宝的胃部产生饱胀感,影响食欲。
相关推荐:
误区八:从不让宝宝吃零食
有些妈妈很少让宝宝吃零食,她们认为零食会影响宝宝的正常饮食,妨碍宝宝身体对营养的摄取,这种想法很不科学。研究显示,宝宝恰当地吃一些零食有助于营养均衡,是宝宝摄取多种营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可以给宝宝吃零食,关键是要把握一个科学尺度,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时间安排要恰当:给宝宝吃零食的时间要恰当,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吃。
* 量要控制好:每次要适当控制宝宝的零食量,莫让零食影响正餐。
* 选择合适的食品:要选择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小食品,如新鲜水果、果干、奶制品等,也不要太甜、太油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