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易上火 胎火是什么
有些妈咪可能会发现,生产之前的体质较为燥热,分娩后却觉得手脚冰冷,这就是俗语说的「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冰」;其中,准妈妈之所以会出现「胎前如火」的现象,正是因为胎火所造成。胎火是疾病吗?每个准妈妈是否都会有此现象?本文为小编整理的医师解答。
「胎火」和「胎毒」听起来有点类似,不少人会搞混这两者的意义,前者为怀孕期间因各种因素而出现的上火现象,后者指的是女性于怀孕期间,体内会蕴含一些有毒物质,并使孕妇出现皮肤搔痒、红肿、起疹子或便秘等症状;同样的,若胎儿受到妈咪体内的代谢物质或有害物影响,在出生半年内罹患湿疹,也会被认定为一种胎毒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有胎火的孕妇,较易出现胎毒症状,但如果孕妇及新生儿有胎毒症状,并不代表妈咪在怀孕期间一定曾出现胎火。
胎火定义及成因
医师解释,以西医角度来看「孕妇胎火旺」的问题,通常会解释为怀孕期间因黄体素等荷尔蒙分泌,以及母体负担胞内循环,造成孕妇体内代谢随之亢进,一旦体内能量上升,就容易上火;中医则将胎火形成的原因细分为下列几项因素:
1、体质:孕妇先天属燥热体质。
2、气候:夏季气候转热,加上孕妇体温会比一般人高。
3、饮食:怀孕期间因养胎,所以吃补过多。
4、情绪:不少女性怀孕时会比平时更多愁善感,若准妈妈无法妥善控制情绪,易引起肝火、心火。
5、胎儿成长:随着怀孕胎儿成长,准妈妈将阴血下聚以养胎元,如果容易造成阴虚体质,就会产生虚火,或是因为怀孕后期子宫变大,影响肠道气机,产生火气。
以上这些因素引起的胎火,可能导致便秘,若便秘又会造成肠道气机受阻,将加重火气,形成恶性循环。
胎火造成的影响
孕妇一旦火气旺,就容易出现皮疹、皮肤搔痒、便秘、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睡眠质量不佳等症状,尤其夏季又更为明显。医师指出,如果怀孕期间一直无法改善胎火现象,这些五脏之火郁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化为胎毒,待分娩之后,宝宝也较容易发生皮肤疹、长痘疮、发热、小便较黄、大便不通等症状。
治疗胎火的药材
为解决胎火旺的问题,不少老一辈的家长都会叫准妈妈食用黄莲,但以现代医学角度而言,医师其实不建议准妈妈自行食用黄莲,毕竟黄莲过于苦寒,且已有研究显示,孕妇食用黄莲可能会影响胎儿脑部神经发育,除非经由合格医师开药,否则对孕妇来说不会有特别的好处。医师建议,比起黄莲,准妈妈可服用药性较温和的黄芩,黄芩的功效即为清胎火,但在清胎火的同时,也容易伤害脾胃,所以可以搭配白朮,达到补脾益气的效果。除了黄芩与白朮之外,珍珠粉对于胎火旺的孕妇也是不错且安全的选择,尤其是因情绪产生的心火或睡眠不足,就可以食用珍珠粉;珍珠母粉则同时具有安神效果。但清胎火中药性属寒凉,有些准妈妈分娩后,体质就会改变,出现「产后一盆冰」的现象,若继续食用恐怕伤到脾胃,所以一但胎火改善就暂停服用。
此外,麦门冬、何首乌、生地黄则适合阴虚型的上火妈咪食用,且由于这三种药材的药性温和,所以产后仍可继续使用。
胎火会于分娩后自然消失吗?
胎火是否能于分娩后自行消失,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气血,不少妈咪在产后会变得很虚弱,有人的胎火就会因此而消失;相反的,也有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就很容易出现胎火,分娩之后又因为大量进补,加上照顾宝宝时影响了情绪及睡眠质量,火气便不减反增。
医师表示:「产后其实有许多加重火气的因素,除了睡眠质量不佳之外,月子期间如果长期卧床也会造成体内循环不顺,所以很容易延续胎火,但顾虑到哺乳问题,如果无法顺利消除火气,产后妈咪一定要请合格中医师看诊并开药,每个人的体质及状况都不同,请医师看诊后,才能调配出适合不同人的药方比例。」
平日饮食注意事项
有必要时,吃中药材降胎火是一个好方法,但准妈妈平时也可利用饮食为辅,多加食用黑木耳、莲子、绿豆、甘蔗汁、桑葚、水梨、莲藕、观音串等,这些食物的特性皆为甘凉且不会过于苦寒,可帮助孕妇退虚火,但只要发现火气已逐渐消退时,就不宜经常摄取,避免出现腹泻等后遗症。
医师表示,准妈妈平时就应多喝水、多吃蔬果,维持排便通顺,才能让体内气血通顺,防止体内蕴含过多火气,如果有便秘困扰,还可服用柏子仁、酸枣仁、何首乌或玫瑰花制成的中药,前提是必须请合格的中医师开立药方,以免伤到胎儿。平时应避免食用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热性食物与补品也须忌口,例如龙眼、荔枝、芒果、十全大补汤等,否则将使原本就属于燥热体质的准妈妈,往后出现严重的胎毒症状。
- 上一篇:带娃一日游 找齐这些装备就不怕不怕啦
- 下一篇:为产妇处理恶露的贴心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