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衣食住行 > 母婴健康 > > 详细内容

餐桌上的启蒙教育

当宝宝可以开始吃副食品之后,许多长辈会用零食讨好小孙子,或是当宝宝接近1岁时,许多家长也觉得用零食安抚宝宝十分方便,但其实饮食习惯关乎孩子的一生,让宝宝从小熟悉真正的食物与天然的食材,方能为宝宝未来的健康打下扎实基础。


饮食习惯从小培养

生活中总离不开饮食,对小宝宝而言,一日多餐的均衡饮食是成长发育的重要关键,当宝宝开始长牙、会跟爸妈要食物吃时,表示宝宝已经可以开始自觉身体需要某些食物,此时,营造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能帮助培养宝宝健康的饮食习惯。


让宝宝了解吃的意义

当宝宝年纪还小时,由于还不会表达,爸爸妈妈常常因为担心宝宝没吃饱而过度或强迫喂食宝宝,但白小良博士指出,宝宝5岁前,能够自己调节身体的需要,无论是喂宝宝喝奶或喂食副食品,家长都不应该强迫喂食,而是必须尊重并相信宝宝已经吃饱的表达,如:用舌头抵住奶嘴或紧闭双唇。研究发现,孩子2~5岁时,是建立饮食习惯非常重要的阶段,逼迫孩子吃饭会破坏他原本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且会让宝宝无法明白:吃饭是为了自己、为了健康。

白小良博士说明,当宝宝因为被父母强迫喂食而开始为父母吃饭后,长大就会容易受环境影响,可能会为朋友或广告吃饭,而无法正确学习饮食是为了照顾自己、无法清楚的学习自己该何时吃、该吃多少,以及需要吃些什么。


营造“健康吃”的环境

因为宝宝的学习无时无刻都持续进行着,想要培养宝宝正确的饮食习惯,爸爸妈妈必须从身教和营造环境做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爸爸妈妈本身除了只吃看得到原形的健康天然食物外,对甜食或零食也要有明确的食用原则,而在环境的营造上,则建议家中要有足量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牛奶以及奶制品,并在菜肴选择上,以瘦肉、家禽肉、鱼和豆类做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此外,餐桌上的食材变化也需尽可能多元化,让宝宝从小就熟悉各种不同食物,比较不会在日后对某些食物不熟悉而产生偏食的状况。


甜食让宝宝好动

研究发现,摄取过多含高糖的糖果、甜点、饮料、快餐或含咖啡因饮料,与小孩过动、躁动有密切关系,且加工食品或零食中所含的精制糖、玉米粉、面筋和食品色素也会造成宝宝的兴奋与好动,因此,供给宝宝的食物应以新鲜水果、坚果、低脂酸奶酪和脱脂干酪等自然食物取代零食、快餐或加工类食品,才不会让不当的饮食对宝宝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避免以食物做为奖励或惩罚

以食物做为奖励或惩罚会模糊宝宝“为什么需要食物”的认知,无法学习正确的吃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健康,例如:吃青菜就给糖果或没吃完就不给玩具等,孩子最终会为了糖果或玩具而吃,而不是为自己吃。此外,若以零食做为奖励,这样的举动给予宝宝的心理暗示是:甜食是好的,反而会让他日后对甜食的诱惑更没有戒心。


不禁止孩子的“想吃”

即便是大人,三餐之外,也常有嘴馋的时候,此时,建议可以将天然食物制作成零食,例如:烤地瓜、水果冰冻后打成的冰沙或自制水果干;而当孩子再大一些后,也许会吵着想吃商店中的某些零食,白小良博士认为,以心理学的立场来说,越被限制的事物,越能引发孩子的兴趣,若宝宝还小,建议以定时定量的方式让宝宝尝鲜。


就算偏食也不强迫饮食

饮食习惯除了从家中培养,宝宝的天生个性有时也有影响,例如:有些宝宝生来就不爱吃肉类或水果,此时,建议家长也无须强迫进食,除了以其他天然的食物来替代,以补足某些宝宝因为偏食而摄取不到的营养素外,持续以身作则在餐桌上示范并鼓励正确的饮食,持续让各类食物(包含宝宝天生不爱吃的食物)出现在餐桌上,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因为熟悉这类食物,且因为常常看着家人吃而减少抗拒。

让宝宝享受进食乐趣

有经验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当宝宝开始学习吃饭时,碗中的食物会因为宝宝动作不熟练而四处散落,无法忍受的爸妈可能会因此放弃让宝宝自己进食,但却可能因此剥夺了宝宝的学习或错失了让他爱上吃饭的机会;其实,为了让宝宝喜欢吃饭,白小良博士建议,就算孩子汤匙拿的还不稳,也一定要让宝宝自己学习吃饭,因为从碗中舀食物、对准嘴巴、将食物送进去的过程看似简单,却是促进宝宝练习手眼协调的重要过程,且让宝宝在进食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能让他乐于享受进食。建议爸爸妈妈可在宝宝的餐椅下铺上干净的塑胶布,方便餐后的清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