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衣食住行 > 母婴健康 > > 详细内容

宝贝频繁吐奶,当心是过敏!

文/梁芙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在生后的第一年中,约6%的婴幼儿对牛奶蛋白过敏,2%~3%出现临床症状,发病高峰在1岁以前。

过敏已成为全球婴幼儿的公共健康问题。婴幼儿及儿童发病率较成人高,过敏性疾患的表现会发生阶段性变化,各系统持续地出现不同的过敏症状,而食物过敏通常是这一进程的第一步。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是婴儿和儿童发生过敏的突出危险因素。

【大多数食物过敏反应都发生在生后2岁以内】

食物过敏是指人体对一种或数种食物蛋白不能产生或者保持免疫耐受。

在儿童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坚果、鱼、贝类食物和小麦。

牛奶是生后第一年内最常见的过敏原。鸡蛋是一种2岁以下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原,鸡蛋白比蛋黄更容易致敏。花生是最常引起儿童和成人过敏的食物种类之一,大豆蛋白在儿童中易导致食物过敏,在成人则罕见。坚果在成年人中是主要的食物过敏原,而儿童中较少见。坚果通常包括杏仁、巴西坚果、腰果、榛子、山胡桃果仁、美洲山核桃、松子、开心果和胡桃。这些坚果在体内常见交叉反应。鱼(例如金枪鱼、三文鱼、鳕鱼等)是可以导致儿童和成年人过敏的食物。海产品(蜗牛、蚌类、牡蛎、扇贝、蛤、鱿鱼、章鱼、虾、蟹、贝类等)是成年人常见的过敏原,但在儿童中相对不常见,小麦和其他谷类是在儿童中相对最少见的一种食物过敏原。

【宝贝长大后对某些食物过敏的现象可能会消失】

大约85%曾对奶、蛋、大豆和小麦等食物过敏的孩子到上学的年龄时,这些食物过敏症就消失了。而对花生、坚果、鱼和甲壳类水产等食物过敏的现象则更有可能伴随孩子一生。即使是这样,在2岁以下对花生出现过敏的孩子中,大约有20%到上学的年龄也会摆脱对这种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分为两大类型】

按摄取食物后出现临床反应的时间,可以将食物过敏分为两大类型。

● 速发型反应发生在摄取食物后数分钟内,典型的速发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口腔刺痛、瘙痒、呕吐和腹泻、气喘、喘鸣、咳嗽、无力。

● 迟发型反应发生在摄取食物后几小时到几天内,迟发型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和皮肤反应。食物过敏反应可能很轻微,也可能很严重。

【预防3要点】

1、母乳喂养儿如有过敏,妈咪应回避相关食物。对于牛奶、鸡蛋或花生过敏的宝贝,所有包含这些抗原的食物都应回避。

2、过敏高风险婴儿出生1年内最好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用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代替,生后6个月内不食用固型食物;1岁之内不食用乳制品;2岁之内不食用蛋类;3岁之内不食用花生、坚果类和鱼类。

3、明确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要选择无过敏原配方奶喂养,如氨基酸组方的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辅食添加要遵循过敏原回避的原则。

【食物过敏有时候症状会反映在消化道】

l 口过敏综合征:宝贝感觉可从轻微嘴部麻木到喉部紧缩感,水果引起的口过敏综合征较多见,给水果剥皮或煮熟可避免。

l 食物过敏性胃炎或肠炎:进食后出现胃部不适、胀气、返酸、腹痛、腹泻等表现。

l 嗜酸细胞性食道炎:进食障碍、对于讨厌的固体食物宝贝可能会呕吐、紧闭嘴巴不愿进食、拒绝牛奶或只在熟睡时才进食牛奶、不愿意尝试新食物。

l 结肠或直肠炎:早发便秘,排便困难,肛周皮疹,腹泻。

【本文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