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奶嘴 安抚宝宝不心慌
在还不认识宝宝的哭声前,宝宝的嚎啕大哭让新手妈妈心慌意乱,而安抚奶嘴却似乎提供了最好的解决之道,究竟安抚奶嘴对宝宝是正面或负面影响,养成吸吮的习惯好不好,都深深困扰着妈妈,其实,只要能够正确使用奶嘴,不过份依赖,奶嘴也能是令人放心的育儿小帮手。
为了出生后能顺利进食,宝宝的吸吮练习从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良好的吸吮能力能确保宝宝出生后摄取营养无虞,而灵活的口腔动作其实也隐含着其他意义,根据佛洛伊德(Freud)的人格发展理论,2岁以前是所谓的“口欲期”,嘴巴是此阶段宝宝用来认识子宫外世界的第一个方法,无论是透过“寻乳反射”本能地以嘴巴寻找周边物品,或月龄稍长,将任何触及嘴巴的物品往嘴里放,都是宝宝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
佛洛伊德认为,若能满足宝宝的口欲期,他会具备较多的安全感与自信,除了比较容易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外,对于日后的人际关系也具有正面影响;反之,若该时期未充分满足,则可能较为悲观、退缩或依赖别人。詹弘毅医师认为,虽然目前无法透过研究来验证佛洛伊德的理论,但顺应宝宝的需求、使他获得满足,确实是增加宝宝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因此,无论是吸吮手指或奶嘴,只要正确使用,爸爸妈妈其实不用刻意禁止。
好孕支招:NUK安抚奶嘴,来自德国妈妈的验证推荐,舒适更亲肤。
贝亲 仿真乳型款:
此外,在宝宝还小时,吸吮奶嘴或手指,也具有以下的优点:
心理层面
吸吮奶嘴或手指能提供宝宝安全感,尤其当宝宝夜哭或身体不舒服(如:肠绞痛)时,吸吮的满足更让他感受到安慰。当宝宝自己吸吮手指或主动要求吸吮奶嘴时,其实是借着吸吮的动作来释放压力,因此,现阶段的吸吮习惯能间接培养宝宝自我安抚的能力,但也提醒父母,当宝宝不舒服或需要安抚时,奶嘴或手指仍无法取代爸爸妈妈的轻声安慰与拥抱。
好孕支招:chicco/智高 意大利进口安抚奶嘴
贴心的安抚,给予宝宝成长的呵护,让宝贝心享每一刻的安静。
生理层面
吸吮奶嘴或手指除了能训练宝宝嘴唇和舌头的协调性、帮助促进口腔吸吮能力的发展,研究也发现,宝宝6个月前于睡眠时使用奶嘴,能有效降低婴儿猝死症的发生率,估计约可降低50%~60%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当宝宝须施打预防针或抽血时,吸吮奶嘴或手指也能帮助减轻或抑止疼痛感。
父母心理
对新手爸妈而言,宝宝的哭泣让人心疼又费解,手忙脚乱之时,奶嘴的适当使用,能帮助减轻爸妈的挫折感,因此,在与宝宝培养出默契前,奶嘴可视为一个辅佐的安抚工具,但也建议新手父母要学习倾听宝宝的需求、尝试理解宝宝,不要过份依赖奶嘴的帮忙。
奶嘴与手指的选择
既然满足新生儿的吸吮具有安抚作用,那么究竟吸吮奶嘴比较好还是吸吮手指比较好,其实两者各有优缺点,吸吮手指的优点在于:方便、安全、睡眠时较不容易因为奶嘴掉落而受干扰,缺点则是有卫生安全的考量,且手指可能也会因为过度吸吮而受伤破皮或起疹子,戒除上,因取得方便,较不容易戒除;而吸吮奶嘴的好处除了可预防婴儿猝死症外,可随时清洁消毒,相较于手指,戒除时因为可限制取用,达成率相对较高,但缺点则包含:容易掉落、如果使用奶嘴链容易有勒住脖子的风险,与品质不良的奶嘴设计有呛到的危险等。
延后给予乳头不混淆
宝宝出生时,妈妈若能立即亲喂母乳,不只让宝宝感受妈妈的温暖与爱,更能够给予他十足安全感,但有些妈妈担心,若宝宝太早接触安抚奶嘴,会产生乳头混淆、不愿意吸吮乳头,造成妈妈亲喂上的困难。依临床上的观察,每个宝宝的差异性很大,有些宝宝很容易乳头混淆,有些宝宝则可以清楚辨别,目前也没有相关研究能够证实其中的关联性,但根据美国儿科医学会的建议,若妈妈担心宝宝会产生乳头混淆,可以在哺乳成功、孩子足月时,再考虑使用奶嘴。
市面上的安抚奶嘴常见有乳胶制与硅胶制两种材质,乳胶制奶嘴柔软富有弹性,咬感类似妈妈的乳头,但有橡胶味,且容易变质与可能引起过敏,而硅胶制的奶嘴无味、耐用、易清洁、不易变质与引起过敏。
詹弘毅医师提醒爸爸妈妈在选用时,要针对个别特性,依照使用说明正确清洁与定期更换,若以方便、安全为考量,则推荐以硅胶制奶嘴为优先选择,并选购一体成型与护盾较宽(1.5吋,约3.8cm)的奶嘴,以避免零件松动或吞入危险,此外,设计良好的奶嘴,应具有透气孔,可避免宝宝的嘴唇周遭肌肤因潮湿不透气而产生口水疹。
好孕支招:格朗 奶瓶用具消毒器
蒸汽消毒,全天无菌,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般而言,若吸吮行为是因为婴幼儿口欲期的阶段需求,大部分的宝宝随着年龄增加或心智成熟都能够慢慢自行戒除,家长无需操之过急,但若宝宝长大仍不愿放弃这个习惯,或过分依赖,则建议爸爸妈妈可以尝试协助宝宝戒除,戒除的时机,从6个月~3岁前都适用,可以从限制吸吮的次数或时间等方式着手,但避免在环境改变或宝宝生病时实施,且应该以鼓励代替强迫或责罚,才不会让太严厉的戒除方法破坏亲子关系或造成宝宝的心理阴影,同时,除了要有耐心与一致性的教养原则外,也提醒爸妈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在他需要情感上的安慰时,不要吝于给予。
- 上一篇:孕妈过期妊娠怎么办?
- 下一篇:孩子走路内八字 家长要不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