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灶节日里,该为灶王爷准备什么美食?
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年」。如果说腊八是开场的锣鼓,那么小年就是大年的序幕。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吃的来讨好灶君公公。祭祀过程中,把麦芽糖粘到灶神的嘴上,让他在向上天报告每家每户的情况的时候,要讲好话,不要讲坏话。还有,酒酿也有点酒力,让灶神喝得有点醉醺醺。这很有生活的情趣,是中国式质朴的幽默。
那么在「祭灶」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我们到底应该为灶王爷准备什么美食呢?
传统手工麦芽糖,旧时送灶,贴灶神,其实就是一张纸印的彩色灶君公公图,贴在灶台上方。送灶神这天,先把灶君的神像剥下来,嘴用麦芽糖封好,将纸折的元宝、银锭灶君公公放在一起焚烧,趁着火势灶君公公就「上天」了。
在北方,小年吃饺子,民间传说为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还有的地方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之意。
还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相传,麻糖把灶神嘴巴粘住,不能把人间美味禀报,以免人间受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意在表达期盼平安丰年的心愿。
在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小年夜后,挑选最好的肉,或炒或炖,再斟满酒。邀请亲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唐,是祭灶神用的。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
广西有吃「年粽」的习俗,「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跟端午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剥去叶子。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
在山东,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年年有余。
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才开始真正为过年忙碌起来。到农历除夕大年夜,又得将灶神恭恭敬敬地请回家中继续「执行任务、恪守使命」。说是灶神的任务和使命,还不如说是寻常百姓人家一厢情愿的美好祈愿:望来年五谷丰登、全家人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