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文明 > > 详细内容

推波助澜 让幸福充盈思想品德课堂


  一、情感导入,预热幸福课堂

  学生在什么状态下会想参与课堂?“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下,最能激发起探究意识,从而在愤悱中投入新知学习。课堂导入要简明而有效,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生活和认知经验,选准导入话题。

  片段1:

  课前播放歌曲:《飞得更高》(程老师左手还拿着一把金灿灿的长粒稻穗)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歌,大家知道歌名吗?

  生:《飞得更高》。

  师:经历了几千年风雨沧桑,古老的中华民族今天再次腾飞了。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飞得更高呢?

  生1:实行改革开放。

  生2: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生3: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师:是的,一个民族崛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发展科技和教育无疑是强有力的助推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战略。

  师:什么是科教兴国?(程老师扬扬金灿灿的稻穗)它将告诉你。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音乐是情感艺术,它可以直接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程老师用优美动听的歌曲引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回顾和展望;而小小的稻穗则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简短的导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打开了主动学习的大门,为幸福课堂教学作了情感渲染和铺垫。如此,学生情绪几经起伏,全情投入到课堂中。

  二、张弛有度,激活幸福感受

  生动是教学语言的活力,情感是教学语言的血液。在教学中,教师如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真挚亲切的情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寓严肃的教学于轻松愉悦之中,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启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使学生心无旁骛地与教师的语言节奏和语态神情一起跳动激荡,激活幸福感受。

  片段2:

  师:有人说,中国百姓吃饭靠两平,哪两平?

  (啊,两瓶?有学生窃笑)

  生:邓小平、袁隆平。

  师:对,邓小平、袁隆平。下面,我们来了解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一段经历,(播放视频)归纳一个问题,是哪些因素促使袁隆平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生1:袁隆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生2:不断的实验创新。

  生3:还有广阔的学术视野。

  生4: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师:大家很不错,善于观察。袁隆平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些因素中,为袁隆平最后登上世界荣誉之巅奠定基础的是什么?

  生:学校、教育……

  师:是的,教育给袁隆平留下了终身受益的财富。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讨论后学生发言)

  生(组1):我们组选择乙方观点,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个人来说,我觉得程老师您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您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知识渊博,所以今天你站在了这个讲台上。

  师:谢谢!谢谢你们组给了老师臭美的机会!我会继续努力的。

  ……

  在本节课教学中,程老师以“一粒种子的力量,一种命运的改变,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公民的责任”这一线索贯穿课堂,一气呵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穿插其中,教学节奏明快有序:积极参与讨论后有静心听课与思考;轻松地讨论后,教师又抛出一个个疑难困惑。整节课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课堂氛围愉悦、轻松,激活了学生的幸福感受,师生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三、梯度迁移,激发幸福体验

  巴尔扎克曾说:“打开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源源不断的问题给思维活动提供了无限活力,而理性的思维又源自何方?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有梯度的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活其思维。只有当学生用理性思维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参与和体验。

  片段3:

  师: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何感想?它说明我国科技和教育领域还存在哪些问题?大家可选择其中一个材料。

  生1:我国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因为我国每万人中大学生数与日本美国比起来是最低的。

  师:那么民族素质不高的背后是什么的落后?

  生:教育的落后。

  生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科技水平还不高,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的创新能力跟美国比差距很大。

  师:好,我们这位同学今天的课堂表现很抢眼,回答问题也很到位。材料一和材料二告诉我们,我国科技实力和教育实力总体还比较落后;看到材料三,作为中国人,老师感到特憋屈。你看,苹果公司有没有参与手机的生产?

  

相关文章